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負利率的另類看法

當今尚生存於世的物種都有儲蓄的概念與做法,雖然絕大多數都不知道何謂儲蓄,因為不會天天都有食物,所以需要因應無法取得的情形。
除了人類之外,所以的物種所儲蓄的都是食物。
冬眠動物最直接,將食物儲蓄在體內。其他則是有些挖地洞,有些高掛樹上,有些則是找地方藏匿。這個行為的基本動機是生存,而行為則是經驗與世代傳承。除了自有文明以來人類以圈養取代狩獵,以栽種取代採集之外,包含遠古時代的人類在內的所有物種都知道,不是每天都可以得到所需的食物,例如嚴寒的冬天或是乾旱季節,能夠確保可以活到明天的保證是隨時可以取得食物,而儲蓄就是必要的手段。
食物放久了會腐爛,或是損壞,所以所有物種的儲蓄顯然都是負利率,隨著時間的增加,即使沒有使用,儲蓄的東西也會減少,這就是負利率。
聰明的人類發明了貨幣,讓人們可以將多出來的A東西,例如肉品,跟種菜的人交換B東西,例如蔬菜。而為了鼓勵大家多儲蓄,所以採取正利率,儲蓄越久可以有越大的利益。
這個人類用了千百年的制度,立意良善,但是在這個投入與所得被扭曲的時代,更精確說是利益分配不均的年代,正利率變成幫兇。有錢人的資本利得比一般人的勞力利得多太多,導致不用投入任何心力,仍可快速累積財富,造成貧富更大差距。
負利率或許是一個解方。一個儲蓄不多的人,正負利率對他的差異不大,但是對於財富愈多者,減少愈多,所以時間越久就可拉近有無者之間的差距。
所以看到很多人在媒體上批評負利率的壞處,特別是讓年輕人沒有未來的說法,實在無法苟同。
或許因為我是經濟的門外漢,所以才會跟主流經濟學者有南轅北轍的想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