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台中荒野22期自然觀察班紀錄

雙兩期自觀
師資課程讚
理性感性兼
收穫滿行囊
在這個班開課前約1個多月,得知這個訊息後,深怕手腳太慢滿班,所以立即報名。然後憑著自己對於自然觀察的認知,也開始作功課,蒐集一些方法與內容。實際的課程內容卻是讓自己大開眼界,而且有更多的收穫與體驗。
這次參加自然觀察收穫滿滿,比較特別的有:
1)秋季的回歸初心,讓自己想起數年前開始改變生活時,所體驗到的心得,並且跟年輕人分享的一句話〞永保赤子心 快樂過生活〞
2)生平第一次在戶外看到穿山甲
3)第一次很用心的擁抱一棵大樹,並且試著跟它對話。
4)對於其他生物更有同理心,何謂同理心?看看下面的情境:
聽到一個非洲人出車禍重傷,你的反應....
聽到一個美國人出車禍重傷,你的反應....
聽到一個台灣人出車禍重傷,你的反應....
聽到一個豐原人出車禍重傷,你的反應....
聽到隔壁的鄰居出車禍重傷,你的反應....
聽到至親的親人出車禍重傷,你的反應...
感受會隨著關係的親疏而呈現不同的強度,強度會跟關係的關係親疏的程度成正比。或者說,跟同理心的強度成正比。當我們跟其他生物有了關聯,就會產生同理心,然後就會更關心他們的總總事情。
所以讓人們可以更加認識動植物,將會更關心他們愛護他們
5)發覺荒野的夥伴都有一顆赤子之心,赤子有二個重要特徵(A)強烈好奇心,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為什麼〞,(B)對於任何事情都具有高度興趣,最常出現的口頭禪是〞哇〞。這四天跟荒野夥伴相處的發現,大家都喜歡笑,很開心,而且哇聲不斷。

11/11早上
第一堂課,草鴞開宗名義的破題
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到
見山不是山 見水不是水,再回到
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
自己的心境轉換,由研習前的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到研習活動中所感受到的激盪後,進入見山不是山 見水不是水的迷惘與衝突,到研習結束,透過反思與整理之後,又回到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真是很奇妙的轉換。
她也提到因為加入荒野而將原本視為苦差事的外訪行程,當成是接近大自然的好機會。這種心情我也體驗過,而且正在享受中。
草鴞分享了兩個看似無關,卻緊扣赤子之心。"為甚什麼天空是藍"繪本中,老驢與兔子是典型大人與小孩子的處事態度,也是赤子與他人的關鍵差異。
大人總希望循自己以往的經驗,來看待學習這件事,自認為愈有學識者愈是如此,例如老人家或是所謂的學者。以前的老人家回答與自己想法相左的年輕人,最喜歡用的一句話是〞我吃過的鹽巴比你吃過的米多〞。
臺灣經過多年的教改,體制內學校的老師,很多還是遵循類似老驢的方法在教學。在這種情形下,兔子就會被認為是不好好專心學習的孩子。不過最後驢子也被兔子的熱情與赤子之心感染,而找回自己的初心,並且享受初心所帶來的喜悅。
草鴞另外分享法國賣座電影〞蝴蝶〞主題曲,這個主題曲與驢子與兔子的童話故事有前後呼應之勢。童稚的聲音唱出的〞不瓜〞,貫穿整首歌曲,法語為什麼的發音是〞不瓜〞,所以整首歌就是小孩子的好奇心的集合。而這位爺爺的聲音讓我想起在Age of Stupid電影中,那位住在貫穿阿爾卑斯山隧道旁的農夫,邊種馬鈴薯邊談到這個隧道帶來負面影響,並談到冰河快速退縮的憂心的情景,因為兩人的聲音很像。
這位爺爺展現耐心不厭其煩的回答孫女所問的無俚頭問題。最後拗不過孫女的請求,也發問了一堆問題。
顯然情緒,心境,行為是可以受到感染,進而產生改變的。
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是最喜歡的古典音樂之一,約42分鐘的長度,是讓自己入眠的良方。在這首音樂中,欣賞動人的文字別有用一番韻味。
擁抱一棵樹這件事,草鴞讓我由很理性的思維,在登山中迷途時,透過Hug a tree讓自己冷靜下來,並找到安心的情緒,然後找到讓自己脫困的途徑,到很感性的跟它對話,並且得到安心與寄託。真是太奇妙的轉換,與美妙的感覺。
蜻蜓的觸口環境教育園區的鎮區之寶百年茄冬樹的感人故事,恰好與這個論述呼應。
而自己數年前搬家時,種植的小苗,有一些已經有大樹的架勢,希望有機會到可以擁抱的程度。不過這是兩難的問題,當它到這麼大時,可能會威脅到房子,所以還需多思量。
草鴞也分享一首稱為"米瓦的小詩 沒有別人",查了網路資料無法找出原始作者,但是有提到昆明和大理,以及醃梅子,猜測應該是中國人或是華人。總的來說,這個小詩的大意是談到有形的東西,可以經由他人而學習,至於喜歡,感受等東西一定要自己去感受與體驗。如同俗話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自己則是提出"只有自己"的觀念
只有自己知道喜歡什麼
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感覺
只有自己可以做選擇
只有自己可以感受自己的感知
或許是東施效顰,但或許也是更強烈的自我意識

11/11下午
下午由荒野夥伴所集體引導的五感體驗課程,這又是一個超乎我預期的內容。
首先是藉由繪製蟬褪,來體驗視覺。自己的工程訓練,讓我以三視圖的方式,繪出他的外觀。
對於草鴞所提出關於觀察的內容,例如口器的形狀,眼睛的數量,足部的數量與位置,以及型態上的特徵,則是一無所悉,果然是門外漢,不同的專業背景,對於同一個事務,就會用不同的角度觀察。透過她的引導,以及其他學員的切磋,終於體驗到觀察時,視覺所需要注意的重點。真是開了天眼。

嗅覺的體驗很特別,首先是分別聞12個沾了6種柑橘類液體的試紙,然後給與配對。每一種都有2個,所以有6對,自己只有聞對了4對,然後猜出1,2個種類,表示自己的嗅覺有待開發。
然後是用舌頭體驗味覺,為了怕視覺干擾到味覺,所以採蒙眼方式體驗味覺。蒙眼讓服務的夥伴餵食,是很奇特的感覺,自己大致都可以猜出。
然後是用各種葉子來體驗嗅覺,這些樣本葉子是夥伴葉子由學校帶來的一些葉子。透過觀察葉子的形狀以及聞聞味道的方式,辨識出它的名稱。
龍貓的觸覺,是最糗的時刻,全體學員中只有我猜不出同伴。首先倆倆配對,然後透過觸摸熟悉對方的手掌。接著蒙眼,觸摸眾人的手掌以找出自己的同伴。自己花了最多時間,多次的猜測都不對,結果自己是唯一沒有猜出來的,真是糗爆了。
最後的聽覺則是在協會前的綠園道進行,微風引導大家體驗聽覺。閉上眼睛,聽覺就會敏銳起來,原先聽不到的聲音都會一一浮現。
接著是今天課程小節,每個學員在周遭尋自由尋找一個物品或是樹葉等,然後試著用五覺跟他對話,並且寫下心得,並且跟大家分享。


我以由地上檢起來的一片烏臼的葉子為主題,這片落葉有兩個黑色的圓點,我把它視為一對烏溜溜的眼珠,然後以這個為主題,寫下一首類似新詩的話語跟大家分享。
相逢自是有緣
在時間的沙河中
你靜靜地躺在綠園道上
用烏溜溜的眼珠造就這次的邂逅
輕柔的觸摸,讓我驚艷於你的柔順
你我將會在書桌前長相處
其他的學員也都各自分享自己所找到的有緣物,並分享他們的心得與感受。

11/12下午
第二天早上在室內由香雞城主講的生課程,因為跟花博志工培訓相衝突,所以沒有參加,下午直接到三義車亭休息站跟大夥會合,前往也是荒野夥伴的山大王,在勝興的私人林地做野外生態觀察。
在等待期間,跟畫眉澄清昨天說明的烏臼與白臼的內容是錯的,兩者的區別在於葉子的形狀不是顏色。烏臼是一般常見到的菱形,而白臼是類似細的橢圓形。另外也在她的引導之下,認識了紅背桂花,她也展示一個大陸人做的辨認植物APP。都已經是二個孫子的阿嬤級了,還這麼有興趣且好學不倦,真是令人佩服。
將車子停在休息站,共乘龍貓的車子前往,車子繞了好大一圈,地點位於勝興火車站旁的挑柴古道路上。根據蟲哥(蟲言蟲語)所言,這裡距離勝興火車站只有幾百公尺的距離,可以經由挑柴古道步行到勝興車站。
在半路上,同車的龍貓,梅花,與濕地都一直鼓勵自己參加明年三月開班的19期解說員訓練班。自己很想參加,但是因為時間長達三個月,而且每個周末周日都要上課,去年中搜的經驗,讓自己有些膽怯,再考慮看看。
今天觀察的地點是荒野夥伴山大王的私人土地,因為面積夠大,而且有很豐富的生態,所以提供給協會使用。
主講的是人稱蟲哥的蟲言蟲語,他對於昆蟲的了解真是深入,而且講的都很有道理,例如當在路上行走,眼前有眾多的事物,有各式的聲音,但是人腦只有處理或辨認,自己熟悉的聲音或影像,所以認識愈多,越會觀察到各種生物。

今天看到的動植物包括:
無所不在的海金沙、王瓜(上週跟老婆爬中坑時發現類似西瓜的小瓜就是這個東西)
泥壺蜂、筱嬋、蝗蟲、蛾、盲蛛、白蟻、蟋蟀、還有各式的蜘蛛
山大王在這裡有一棟木屋,看來是有一定的時間了,也好像沒有特別的保養。三義潮濕的天氣,增加了木屋保養的困難度
然後是靜坐觀察的活動,在一塊平坦的草地上,每一個人找一個位置坐下,然後用肉眼觀察周遭的生物與昆蟲,並且做記錄。
很奇妙一開始沒有發現什麼,慢慢的發現周遭越來越熱鬧,各式的昆蟲一一浮現,發現最多的是蜘蛛,然後是蟋蟀,螞蟻等。微觀的世界也是多彩多姿。

大家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時,昭青提到看到一條很討厭的動物,結果是一條水蛭或是螞蝗。它的同伴水蛭兄二話不說,立刻抓來放在自己手上,提供鮮血大餐讓它享用,真是奇人。
最後一個活動是嘗試抱一棵非常巨大的百年相思樹,很特別的感覺,也有點不好意思。
然後大家躺在樹下,香雞排在旁邊吟誦席慕蓉所寫的一首"一棵開花的樹的守候",詩句真是優美。而且在這個氛圍中特別有感覺
真是收穫滿滿的一個下午

11/18 下午
配合晚上的夜間觀察,所以課程由下午開始。
下午是龍貓主講的互花米草與外來生物。內容四平八穩,領悟到外來種與入侵種的差異。任何地方都有很多的外來種,當他們對於環境或是原來在此生活的物種造成威脅時,就變成入侵者。
他介紹的外來種包括非洲大蝸牛;福壽螺;小花蔓澤蘭,已經成為台灣森林的樹木殺手,每一平方公尺有1萬顆的種子,真是驚人;大花咸豐草,小花咸豐草才是原生種;銀膠菊;布袋蓮;紅火蟻;琵琶鼠魚;泰國鱧魚,魚虎;吳郭魚;巴西龜;香澤蘭,中國醫藥大學基於藥用而引進,卻發現沒有療效而作罷。冬天地上部會枯委,但是植株尚活著;銀合歡,當初是想要當成造紙原料而引進;日本菟絲子,台灣有四種原生菟絲子。菟絲子本身沒有葉綠素,所以要寄宿在其他植物上,才得以存活,有人說日本菟絲子像是掛在樹上的油麵;美國螯蝦,基於觀賞用途而引進,會鑿洞而破壞堤岸;沙氏變色蜥;八哥(白尾八哥)會吃掉麻雀的雛鳥;班腿樹蛙;埃及聖轘等。
鹽地鼠尾粟是後灘植物,有它的出現表示陸化嚴重。
高美濕地是台中港興建之後才出現的,在這之前它是海水浴場。
雲林莞草與田間的雜草多穗穮草不同,分布在庫頁島,日本,中國東北,以及台灣的高美濕地,它是屬於潮間帶的先驅植物。

11/18晚上
下課後,就搭香雞城的車子到車亭休息站吃飯,並且跟其他荒野的夥伴會合,然後驅車前往山大王的園子
路上決明子分享蔬果種植農藥使用的問題,根據她的觀察,大肚山上的甘藷農藥下的很重,一般人不知道,因為是在種植時直接埋在根部,真恐怖。橘子不要買套塑膠袋的,這表示它放了很久,而為了可以放久所以會在表皮塗藥。高接梨也是用藥很重,因為它是寒帶作物,台灣比較熱的天氣,要讓它可以活得好,需要下比較重的藥。而且每年都要接枝,等於讓它每年都會受傷,也是用藥重的原因,天啊,改天有機會問問種高接梨的慶東友人。決明子認為水果要買成長期比較短的,例如枇杷等,多吸收了許多知識。
車子停在進入山大王園子入口的深水橋旁,然後步行進去,主要原因是可以方便觀察,而且晚上開山徑比較危險。
大夥準備好,要出發之前,香雞城帶領大家祈求山神可以讓今天的夜觀順利。
剛開始大家關燈,然後慢慢的前行,主要是要讓眼睛適應黑暗,然後也讓大家體驗晚上在野外的感覺。
前一段路除了發現幾隻零星的螢火蟲之外,沒有甚麼特別的昆蟲會動物。
突然間一陣騷動,有伙伴在一棵樹幹旁發現生物,我首先發現一條鈍頭蛇,然後香雞城喊穿山甲,挖塞,真的假的,從未看過活的穿山甲。趕緊跟過去,還真的哩,真是嗨到極點,趕忙拍照跟錄影。

有了穿山甲起頭之後,陸續寄開始發現眾多的昆蟲,包括竹節蟲,蛾,盲蛛,蚱蜢等。還發現一隻單腳掛在樹上休息的蜥蜴。在香雞城的說明下,觀察到當燈光照到蜘蛛或是蛾的眼睛會發亮。然後在鵂鶹的引導下,透過"叮叮叮"的聲音辨識到金琵琶,這是一種蟋蟀。也發現了穿山甲的洞穴。

然後有人發現一隻巨大的綠色毛毛蟲,非常肥大沒有毛,很漂亮的翠綠色。鵂鶹說它是鬼臉天蛾,後來蜻蜓說它應該是霜降天蛾的幼蟲。

不知不覺間時間一下子就近尾聲。
最後的活動是大家躺在地上,感受夜間野外的氣息,然後是大家分享今天夜觀的感受。
大家都發現,在看到穿山甲的地方有一大片光禿禿的開墾地,應該是有人要蓋現在最夯的露營區,對於這種破壞環境的行為,大家都很反感,另外是整晚由遠處傳來重金屬音樂的聲音,也給這份寧靜帶來破壞性。
最後大家在香雞城的帶領下,再次感謝山神,讓大家有一個豐收的夜間觀察。
真是豐收與多彩多姿的一天。

11/19早上
昨天晚上的夜間觀察就見過蜻蜓,應該說上個月踏查大里溪時就見過他,所以知道他對於生態很深入,只是沒有聽過他演講。
在幫忙香雞城準備上課環境時,他告知蜻蜓今天上課可能不會用到投影機。回了香雞城一句,那演講的內容與技巧一定要很棒,才可能長時間吸引著聽眾。
果然一上課他就說今天嘗試要採用unplug方式演講。
蜻蜓提到他大學指導教授談到,大學教授沒有修過教育學分,是模仿自己曾經上過課,而且欣賞的教授的教學模式來教學的說法相呼應。他很欣賞他的指導教授,所以會成立非正經工作室,採用非典型的教學方法,也是受他的影響。想想自己的經驗,似乎也是如此。
本名賴勁廷的蜻蜓,一開始提到為何會用"非正經教育"這個用詞,然後提到他成立非正經教育工作室,以另類的方法傳遞環境教育的理念。
他在分享的時候唱作俱佳,是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另外他以說故事的方式來介紹生態,也是比較討喜的分享方式。再加上聽者都是有高動機,且想要學習的人,所以可以讓他完成不開燈演講。
他談到學校畢業在求職時,得知通過環境教育法,然後因為觸口自然教育中心需要環境教育人員,而進入環境教育領域,並且認識他是為亦師亦友的水蛭(顏士致)。發現他的文筆不錯。
談到在金門為了捕捉鸕鶿,因而架設一個假的鸕鶿來吸引真的鸕鶿,卻讓金門的重要官員在珍古德面前出糗的軼事。
蜻蜓提到自己在觸口服務期間,有一次在做導覽時巧遇一對銀髮夫婦,來到鎮園之寶的老雨豆樹下,一個在活動筋骨,一位則是抱抱老樹,親切的跟它對話。交談之後得知,這棵老雨豆是這位80來歲的老爺爺年幼時,自家院子栽種的樹。這一棵樹已經伴隨他一生。由於住家要重新整理,在整理過程中這棵老雨豆勢必要移開,得知觸口有樹木銀行,可以寄放樹齡超過100年,或是特殊的樹木。這棵老雨豆雖然不到百歲,但是有著動人的故事,所以破例可以進駐。等房子蓋好,要將這棵老樹移植回去時,發現它在這裡長的比院子好,所以就繼續留在這裡,然後經常到此探訪這位老友。真是感動人心的好故事,也為日後導覽這棵雨豆樹的人,提供了絕佳的題材。
他也談到黃花鐵刀木的腳色衝突,它是台灣三種黃蝶的食草(日本人引進台灣的),可以作為鐵道枕木以及槍托。枕木可以承載火車幫助人在空間中移動,槍托則是會取人性命,一方面幫助人一方面殺人,明顯的腳色衝突。
生態或環境解說的重點是要說故事而不是只有它的知識,人們都喜歡聽故事,日後有機會時,可以多編一些題材。
他也談到在谷關探訪女友過程,發現一隻以為是白鼻先,後來得知是鼬獾的故事,談到原住民看待野生動物的態度,也談到有一個稱為特生急救中心,的特種動植物的急救中心。
MAPS TAIWAN是一個全民參與,來調查台灣鳥類的公民科學計畫。在這個故事中,他提到如何利用冷凍挫傷噴霧劑,讓被鳥網纏住的虎頭蜂,在不被他螫傷,且不會傷害它的翅膀之下,讓它安全脫困。
然後分享他由居住的大樓,看到附近一大片次生林被壞的過程,也曾經試圖影響執行者的態度不果的過程。次生林是砍伐之後再次長出,並達到穩定的森林,一般而言次生林的形成時間大約為30年。
昆蟲是外溫動物(冷血動物),人是恆溫動物。所以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昆蟲為外溫動物,晨昏階段體溫較低,活動力比較弱,所以比較容易被捕食。
蜻蜓的非正經教育,給了自己如何作為一位解說員的最佳示範。特別是他的unplug演講,在沒有使用任何電化設備之下,只靠言語的敘述以及少許白板的輔助,就可以讓聽著keep 2個半小時,更是令人讚賞。
雖然聽者都是有高動機與學習慾望者,但是可以這麼長的時間達到這個成果,也著實不簡單。
蜻蜓套用WJD (what will Jesus Do),而提出What will 水蛭 Do,來推崇水蛭在生態這個領域,知識與閱歷均豐富。自己則想到WMT (What will Mountain Think)山會怎麼想。遇到事情時,可以像山一樣的思考,來找出處理的方法。

11/19下午
課程下午一點半就開始,加上要做一些勞作,所以沒有到別的地方逛
將上週戶外觀察中蒐集到的植物,黏貼在廢棄的光碟片上,這是指定的工作
下午是秋季的分享,內容是都市中的荒野
分享他在自家與工作場域,以及其他都會區中,觀察到的自然環境,這是自己很喜歡的活動方式,也是平常就在實踐的內容,很有共鳴。
自己想到Wildland at urban,可以是:
1) 未使用的土地,特別是沒有水泥鋪面的土地。例如菜園,未蓋房子的重劃地
2) 民眾自家的小花圃,門前,陽臺北,或頂樓
通常自然觀察的地點都是在郊區的荒野,我嘗試選擇一個不一樣的方式,觀察都會區的野地或荒地,或許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再來就是結訓典禮以及心得分享
自己平常在團體中喜歡當潛水艇,靜靜的欣賞與吸收他人的分享,而荒野活動的特色之一是,每一堂課之後,學員都要分享自己的心得,這就強迫自己要用心聽講,然後整理自己的心得,也是一項額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