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王爺葵

在銅鑼鄉間發現一種長的像太陽花,但是顯然不是太陽花的植物,查了相關資料得知它也是菊科的植物,名稱為王爺葵。在台灣鄉間隨處可以看到它的蹤影,大約是在11月開花,難怪這個時候被我發現,蠻特別的。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翅果鐵刀木

在后豐自行車道旁首次看到翅果鐵刀木,特殊的花朵形狀與鮮艷的顏色吸引我的目光。依據網路的資料顯示,這是原產於熱帶地區的豆科植物,植株可以高達3-5公尺,顯然今天看到高度約為1公尺的翅果鐵刀木,算是幼年時期。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銅鑼賞花:杭菊、太陽麻、向日葵、大波斯菊

11月是菊花盛開季節,家中的菊花與萬壽菊也正在盛開。不過每天搭車經過銅鑼,窗外的杭菊景象,提醒我該來抽空來欣賞此美景。




銅鑼的杭菊主要種植在九湖村,這裡有幾個知名的景點:苗栗客家文化園區、九華山大興善寺、天空步道、挑鹽古道、科學園區等。更精確來說應該是在國道一號銅鑼交流道附近,與台十三線週邊就可以欣賞到美景。
本想搭火車到銅鑼,但是考量時間的配合問題,以及行程的彈性度,所以還是開車前往。
車子先開到銅鑼火車站旁停妥,然後再騎腳踏車到附近看花。因為銅鑼的鄉間道路都不寬,騎腳踏車比較不會卡住。
由火車站後方的朝西區域往銅鑼科學園區(南下往三義方向),沿途欣賞參差散佈在田間的杭菊田。杭菊的顏色主要是白色,有一些是菊花慣有的黃色,還有極少部份的淡紫色。
銅鑼的杭菊現在是盛產之際,看到花農採收杭菊,就可以略知一二。跟花農閒聊得知,今年的銅鑼杭菊的種植面積比往年多,但是產量卻比較少,主要還是氣候問題,特別是8,9月間的兩個颱風。看到一些已經放棄的杭菊田,可以驗證他的說詞。


銅鑼這段期間除了經濟作物杭菊之外,另外也有數種作為綠肥用途的觀賞植物。包含向日葵、大波斯菊、以及太陽麻。
一般人較常看到的綠肥應該是油菜花,在冬天農閒期間,滿佈田間的油菜花,是冬天最令人賞心悅目的美景之一,曾經掀起一波波賞花熱潮,雖然賞油菜花的熱潮不若往日熱絡,但是冬季滿佈田間的油菜盛況仍然存在。因為二期稻作正在收割季節,所以應該要等收割完畢後,才會播種油菜。
在欣賞杭菊之餘,發現大片的向日葵花田。發現整畦的向日葵都朝向同一個方向,就是太陽的所在方位,真是有趣,難怪稱為向日葵。





另外發現有些遠眺不太像太陽花,倒是很像是油菜花的植物,有點狐疑此時有油菜花嗎?趨前查看發現不是向日葵也不是油菜花,是一種類似鳶尾花但是顏色為黃色的植物,詢問旁邊的花農,他只知道是綠肥但不知道名稱,查詢網路資料後得知是原產於印度的豆科植物,稱為太陽麻,也稱為印度麻,是田間重要的綠肥作物之一。真是孤陋寡聞,竟然到今天才發現這種植物。很好奇,順手拔了兩株回家種在院子看可不可以活下來。






中午到附近香火鼎盛的九華山大興善寺朝拜,順便享受這裡著名的平安麵。自從大興善寺一分為二之後,就不曾來這裡過。今天來此發現完全改觀,由以前單純的鐵皮搭建佛堂,到今天跟其他世俗金碧輝煌寺廟(如中台禪寺)快要可以看齊的模樣,有點不太能接受。不過主事者與信眾高興就好,我倒是比較喜歡分出去在三義的那個佛堂的感覺。
回程看到一些大波斯菊花田,這個大概是已經變成各地農田冬季休耕時期,最吸引人的場面,到處都可以看到大波斯田。不過五顏六色的大波斯菊散落在田間,確實令人賞心悅目。


近日台中最令人注目的是11月7日到12月6日,在新社種苗園舉行的新社花海節與臺中國際花毯節,今年剛好是第十年。這個活動十年有成,已經成為全國矚目的盛會,但是對於週邊沒有做生意的居民來說,應該會是一場夢靨。記得第一年舉辦時就曾經到訪過,隨著知名度提昇,恐怖的車潮人潮,就令我打了退堂鼓。
一樣是賞花,在此悠悠栽栽的欣賞田園風光,美麗的花朵,心情的享受絕不亞於在新社人潮洶湧的賞花的心情。
心情對了,到處都是美景。看灌溉渠道上,一撮外型像台灣的綠色水中植物,也會令我駐足觀賞許久。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蓪草



在雪見司馬限林道上看到長得高矮不一,高的可以達1~2層樓高,特色是葉子很大而且很像木瓜葉的植物。在比較高的植株上,正盛開著成串的小白花。回來查了網路資料得知它叫做蓪草。蓪草植株砍伐後,會由砍伐處再生,所以是一種再生植物,而且再生出來的會很漂亮。某些候鳥會以蓪草的果實為食物,吃完之後種子會隨著排泄物排出,讓蓪草可以繁衍。我不知道果實是否為鳥的食物,倒是看到很多的蜜蜂在採蜜,所以它是一種蜜源植物。 蓪草的泰雅族語叫做Barahoi,表示長的非常直的植物。
由低海拔到2000公尺左右的山區,都可以看到蓪草的蹤跡。 因為通草大部分長在比較潮濕的地方,也就是空氣濕度比較高的地方,所以葉子比較大。遽聞新竹尖石鎮西堡的野生蓪草 大概是全省最多的地方。
蓪草最廣為人知的用途是做成紙張,清朝時曾經用這種紙張來作畫,當成送給外國人的禮物,所以有人說蓪草是清朝最夯的伴手禮。
日據時代鼓勵原住民部落栽種蓪草,拿來做成製紙的材料。台灣的通草紙曾經在1925年的巴黎工業博覽會上得到大獎。在山地部落,原住民也拿他們來作為別的用途。例如,東部的阿美族,女生會拿蓪草特大的葉子來包小腿,聽說有美白的作用。其實應該是蓪草葉子很大,可以遮住陽光,所以可以讓皮膚不會曬黑吧。而泰雅族在釀小米酒時,因為蓪草的葉子很大,所以拿它來包酒釀。
蓪草是取裡面白色的芯,來當成製紙的原料。芯的質地像保麗龍或是棉花糖。蓪草芯作成蓪草紙,是直接以刀片切出薄片,就是蓪草紙,所以蓪草紙的製作師父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培養。
沒想到蓪草有這麼多的用途。現在新竹地區有些有心人士,正在致力延續蓪草文化,這麼好的東西應該要好好利用與保存。


參考資料
20130106 公視 [下課花路米] 蓪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jEKvEo68Gc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自動駕駛汽車的道德議題

兩難的情形經常發生,做抉擇的過程非常複雜,當下與下一秒的結果都會不一樣。
舉開車為例,路上突然衝出一隻動物,要如何因應,每一個人都會不同,而這個不同來自於眾多因素,特別是駕駛的經驗與判斷力。而這個不同的抉擇,可能得到天壤之別的結果。
科技日新月異,Google自動駕駛的無人車已經在美國某些洲取得牌照,可以合法上路。然而當車子遇到無法雙全的困境時,要如何作抉擇。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系統開發人員,也會引發各個層面的議題。
MIT Technology Review最近有一篇探討這個議題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有一個假設性的例子是,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在行駛途中突然遇到10個人正在穿越馬路,根據計算煞車距離不足,顯然傷亡無法避免。第一個選項是盡可能散躲或煞車,若來不及撞上去也是不得已,
另一個選項是車子轉向撞牆,讓車子停下來,但是可能的下場是車毀人亡。
圖片來源[1]

法國心理學家Jean-François Bonnefon 與同仁為了瞭解一般人對於這種兩難狀況的看法,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參與者比較認同自動駕駛車的設計,應當是讓傷亡人數最低的看法。
另外也發現,調查者希望是別人搭乘這種設計邏輯的車子,而不是他們本身。這種人性的表現,類似台灣的俗語"死道友,不死貧道"。所以設計為會自己撞牆,以保護行人的自動駕駛車,大概賣不出去吧。
Jean-François Bonnefon與同仁發表的文章也指出,合乎道德標準的演算法,需要完成下列三項可能不兼容的目標:1)與人類所做的抉擇一致,2)不可以引起公憤,3)不可以讓購車者卻步。而要達到目標,車輛製造商與監理機關都需要心理學家應用實驗倫理的方法,來探討包含自動駕駛車輛與無法避免之傷害的情況。
另一個最近偶爾會出現在媒體的事件是,車子會突然間不受控制,而造成一些會上媒體的事件。這個是因為車子被入侵,或是車子電腦突然當機,所引發的道路安全事件,或許尚無確切的原因披露,但是可能會讓人們心中蒙上一層陰影。
越多自動化的科技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上述的情形就會越多,這就考驗著設計者的道德觀點。
不過就車輛來說,十次車禍九次快。所以當有一天自動駕駛車普遍在路上行駛時,或許限制速度是一個可能的作法。不過如同Bonnefon說的,還是要各領域專家共同合作,找出最佳的方案。

參考資料
MIT Technology Review,
 Why Self-Driving Cars Must Be Programmed to Kill
 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view/542626/why-self-driving-cars-must-be-programmed-to-k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