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陽明山東西大縱走

大縱走摘要
日期:2017/12/23
(A)陽明山大縱走橫跨三個山系,由東到西分別為擎天崗山系、七星山山系、以及大屯山山系,三個山系各有其特色。
(1)擎天崗山系地勢較為平緩,海拔也沒那麼高,呈現出台灣丘陵地植披、大草原、北國牧場風情等景觀,是老少咸宜的健行步道。
(2)七星山系因為有兩座海拔超過1000公尺的主峰與東峰拔地而起,所以有非常好的視野,這個山系沒有很多的植披,倒是有很多葉子比較大的箭竹。另外也有幾處可以看到火山痕跡的地方,特別是在小油坑遊客中心附近的噴口,仍然冒著煙。附近小溪的水也是溫的,典型的火山地景。
(3)大屯山系雖然有向天池的火山噴口遺址,但是在由大屯山南峰以西,很大一部分呈現的是有相當厚度之泥土與熱帶雨林風景,雖然海拔不算太高,卻是三個山系中挑戰性最高的。
(B)由風櫃嘴1號小巴招呼站,到清天宮小18招呼站的距離大約25公里,所需時間大約11~12小時,需要有充分的體力與精神方可一次走完。
(C)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里程樁,每200公尺立一根,有別於百岳100公尺一根與一般中級山500公尺一根的安排。標示的內容透過顏色與雙向里程的說明,讓登山客很容易理解。雖然有攜帶GPS與規劃軌跡,不過卻只是備用,只有在小油坑遊客中心因為要走一段陽金公路跟101甲縣道巴拉卡公路,而跟遊客中心服務人員確認之外,全程的步道只是都非常清楚。
(D)遊客中心內均有廁所與飲水機,所以飲水充足。
(E)在大屯山與面天坪之間,跨越大屯山南峰與西峰之間的步道,有非常陡峭的地形,加上厚實的泥土層,雖然很多地方都有架設繩索,仍然讓天雨時危險度與困難度提高很多。
(F)整個園區內,特別是在擎天崗周遭有錯綜複雜的步道可以悠遊,不愧是首都國家公園的步道系統。
(G)大部分的健行步道,在Google Map都有街景服務,這提供健行者更詳實與豐富的資訊,希望其他的健行步道也可以有這項服務。

主要時間摘要
05:30風櫃嘴停車場
06:00風櫃嘴登山口
06:30頂山
07:30石梯嶺
08:40竹篙山
09:30冷水坑遊客站
10:35七星山東峰
10:55七星山
11:45小油坑遊客站
12:30大屯鞍部停車場
13:30大屯山
14:10大屯山南峰
14:45大屯山西峰
15;40面天山
16:05向天山
17:05興福寮登山口
17:40清天宮下方復興三路旁招呼站

在風櫃嘴停車場整裝完畢,吃點早餐之後出發前往風櫃嘴涼亭。風櫃嘴應該是一個範圍,大概有3個地方。1)小1公車風櫃嘴站牌,然後是2)距離停車場約四百公尺進入登山步道前的風櫃嘴,然後是3)登山口之前有涼亭的風櫃嘴,在登山里程基樁上它的名稱是風櫃口。由2到3這一段是走在階梯的登山小徑上,因為天色尚未亮,所以無法看到沿途景色,但是可以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想必會有不錯的景色。
依據步道的里程標示,風櫃口登山口到擎天崗遊客中心的步道稱為頂山、石梯嶺步道,路程是6.4公里,不過因為中途會岔出走竹篙山,所以實際里程不是如此。
在登山口處跟幾位當地的名眾聊天,得知陽明山下了一個多月的雨,才剛放晴,說來真是幸運。
由風櫃口到擎天崗的山系屬於擎天崗山系,高度比較低起伏也沒那麼大,所以應該是老少咸宜的健行路段。
而且這個路段有些路段有低海拔溫帶林的味道,加上沿途遇到的小溪,景色非常優美,有阿帕拉契步道的風味。

由風櫃口開始攀登時,天色還是昏暗,摸黑前進。到了頂山時天色全亮,剛好可以拍照觀察與拓印。第一個拓印過程很新鮮,這個拓印的字為"陽"。
離開頂山往石梯嶺前進,沿途看到牛群所踩踏出來的新鮮痕跡,傳說中擎天崗牛群攻擊人群的隱憂浮上心頭。
石梯嶺算是一個小山丘,這裡可以清楚看到竹篙山,拓印字是"明"。
竹篙山
繼續往擎天崗方向前進,接近擎天崗時可以清楚看到大草原的壯闊景色,以及七星山的英姿。也看到防止牛群跨越的柵欄。

在接近擎天崗遊客站前,左切到擎天崗環形步道到竹篙山,路程為1.6公里。這一面可以清楚看到七星山的雄姿,然後是近一點的柵欄,然後是更近的大草原,以及在草原上吃草的牛群,這裡是最富詩意的景色之一,非常有典型牧場的風味,搭配遠處的七星山,更是有大陸青海天山與山下牧場的感覺。



竹篙山雖然不高,但是因為周圍都是低地,所以顯得非常突出,彷彿竹篙鶴立雞群般矗立在草原上,我猜它大概是如此得名的吧。在這裡可以清楚看到紗帽山的樣貌,也可以遠眺觀音山,山形像極了觀音的頭部,不過空氣品質不佳,無法看到清晰的樣貌。這裡的拓印字是"山",這個山字採取象形字,蠻可愛的。


離開竹篙山時,前方傳來一陣騷動,原來有三隻牛在步道旁邊吃草,挖塞,大家都不敢走。看到對向一個年輕少女,淡定的穿過牛旁走過來,我們也小心翼翼的通過,其中一隻牛瞪了一眼,心頭一驚可不要衝過來,還好沒事。

沿著環型步道另一側,會經過類似牛棚的陽明山牧場教育解說中心,然後左切到絹絲瀑布與冷水坑步道方向。由此到冷水坑遊客站大約1.6公里,都是屬於下坡路段。
擎天崗附近遊客很多,可能是假日加上天氣放晴,所以大家都出來散心。
沿途景致差不多,有些地方也是有阿帕拉契步道步道的風味,也是遊客很多。接近冷水坑遊客中心時有一個菁山吊橋,過了吊橋接近遊客中心時,有一座涼亭搭配旁邊葉子已經轉黃的落羽松,很有日本的北國風味。





在冷水坑遊客站休息吃點東西之後,繼續往七星山前進。這裡應該是七星山系與擎天崗山系的交會點,接下來進入七星山系。
由冷水坑遊客站到七星山東峰的路程為1.8公里,雖然陡峭,但是尚不會太難攀爬。半途看到不怕生的竹雞跟松鼠,在讓人休憩的椅子旁遊蕩,顯然之前有人餵過它們才會不怕生,這應該是不太好的現象。另外看到有人背一個大約是20公升的水桶,外面貼一張奉茶的紙張,沿著步道登上峰頂,是要帶水給人喝嗎?很納悶。



七星山東峰頂面積不大擠了很多人,遠眺主峰似乎更多人,很不喜歡這麼多人的行程。這裡可以看到金山海邊,也可以看到竹子山的雷達站,視野非常好,可惜天空有點灰矇矇,無法看的很清楚。
在這裡拍照拓印之後就離開。七星山東峰的拓字是"東"字。
東峰到主峰的距離只有300公尺,這裡人更多,大家排隊在跟基樁拍照,不想跟大家一起擠,所以只跟拓字樁拍照,這裡的拓字是"西",至此已經完成一半,喜悅之情油然而生。
離開七星山主峰到小油坑遊站,幾乎是一路陡降,經過一兩個仍在冒煙,有濃濃硫磺味的火山地景。
在小油坑遊客站休息,參觀旁邊的火山噴口,詢問服務人員到大屯山登山口。


然後前往到二指坪大屯山鞍部停車場的登山口。
這一段路是走在陽金公路跟俗稱巴拉卡公路101甲縣道的大馬路上,在停車場旁用午餐。
飯後由旁邊的登山口進入向天山步道,這個步道全長1.6km,也是典型的石階路面,跨距跟高低落差還算平均,所以走起來還算平順,只是將近1公里的長度,走起來也有點吃力。
遇到一位山友,他已經走完大縱走的十個點,但是就是沒有看到大屯山的基樁,怎們可能?這麼大的山頭這麼清楚的地方,高度懷疑他的說詞。依據自己的經驗繼續往前走,沿途可以看到清楚的指標,不過途中還是被這位山友的話誤導,而走入一處根本沒有路基的草叢,結果向天山的基樁就在民航局大屯山助航台旁邊一個非常明顯的平台上,真是被這位山友打敗了。
大屯山的基樁是"大",由三角點可以清楚看到南峰、西峰,以及面天山的樣貌,而且西峰顯然高於南峰。
下大屯山往南峰的路上,終於看到路人告知的大片蘆葦花,雖然已經到冬天,不過仍然可以看出大片蘆葦花的氣勢。一路到最低點的一處稱為大屯坪的小鞍部,接著就是開始上坡。
由大屯坪往向大屯山南峰的路面開始出現有別於先前大部分是石板的泥濘路面,尤其是陽明山剛剛下過一個多月的雨,雖然已經放晴2~3天仍然很泥濘。不過還是很順利地走到大屯山南峰。大屯山南峰的拓字是"縱"。
過了南峰往西峰走,就是一定要拉繩,非常陡峭又非常濕滑泥濘的路面,而且非常的長。接著是一段腰繞的路段,有熱帶雨林的感覺,不過路面也是很泥濘濕滑,一個不小心就會滑跤。接著快到西峰時,又是一段非常陡需要拉繩的上坡,不過因為植披比較不是那麼茂密,所以比較乾燥以及不會濕滑,不過也是非常吃力的路線。這段短短600公尺的路段,走的戰戰兢兢備極辛苦,是整個縱走路線最吃力的路段。大屯山西峰的拓印字為"走"。





由大屯山西峰往面天山的路段,到面天坪路段仍然是需要拉繩子的陡下坡而且也是很泥寧,加上很多樹根,所以增加行走的困難度,不過還好坡度比較緩。
由面天坪可以直接走到清天宮,路程只有1.7公里,不過沒有經過面天山跟向天山。
若要走面天與向天山,則需要往二指坪的方向走,這一段路就是正常的步道形式。
面天山山頂有二座做為飛航指示用途的導航用反射板,也有一個編號是1100號的三等三角點。大縱走的拓印字為"活"。

向天山可以算是途中的一個小土丘罷了。這裡是最後一個拓印字"動"。
到這裡心理真是有莫名的喜悅感,最後一個山頭落袋。往登山口前行中遇到向天池。
向天池是完整的火山口遺跡,平常是乾涸狀態,雨季時才會呈現池子的狀態,所以可以直接穿過池心,往登山口前進。
由向天池到興福寮登山口的路程為1.6公里,全程都是下坡,至此體力幾乎已經全數耗盡,所以花了將近40分鐘。此時已經過了下午5點。原本以為旁邊有一個廟宇是清天宮,結果是真聖宮。詢問山友後,得知還有一段距離,而且好像有一段很長的上坡路段,心都涼了一半,沒辦法還是硬着頭皮往前衝。因為天色逐漸暗,擔心走錯又問了二位路人,才走到清天宮發車後的下一個招呼站,換言之不是到清天宮的招呼站,而是下一站,到了就好。

搭乘由清天宮6點發車的小6公車到北投捷運站,大約花了20分鐘。然後搭捷運到士林,18:30往聖人橋的小18剛剛離開。
就在捷運站旁的一家專門賣辣味的店家吃晚餐,然後搭上19:30發車的小18公車,到至善路三段的聖人橋下車。原本預估要20:30才會到,沒想到8點就到了。
因為早上車子就是由此彎進去前往風櫃嘴停車場,所以對於路況還算有印象。由聖人橋到小1公車終點站的風櫃嘴停車場大約2.4公里,因為都是上坡所以花了大約50來分鐘抵達。
途中遇到一位獨行的年輕女山友,她是由清天宮縱走過來風櫃嘴,真是厲害膽子也很大。

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

反空污就是反自己的生活方式

又是到了空氣汙染嚴重的季節,政府與民間單位,甚至一般民眾都高度關注這個問題,而且也希望可以具體得到改善。要求改善空氣品質。除了目前的公民運動,例如遊行之外,是否可能有更積極的作為?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2016年11月29日記者會新聞稿[1],四個標題如下:
1. 紫爆難道不緊急?不降載如何讓紅紫減半?
2. 環保署怠惰失職 對不起中南部國人
3. 政府不作為 罔顧高雄人連日吸毒氣
4. 到中南部加辦公聽會聆聽民意

即將舉行的2017年12月17日反空污遊行,所提出的四個訴求[2]:
1. 政院南遷 經部南遷 環署南遷
2. 中火立刻減媒二成(2018.1.26前)再逐年減一成
3. 各縣市前30大污染源減排二成(2018年底前)
4. 空品質資訊網速增加可即時反應的指標

我似乎看到矛頭都指向政府單位,我很納悶,這難道不更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嗎?
若每一個公民,尤其是空污特別嚴重的中南部鄉親,都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這些訴求是否會有更大的張力?可能的做法之一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透過自身降低對空氣的負擔的具體作為,來宣示反空氣汙染的決心,我將之稱為"反空污就是反自己的生活方式"。

A) 空氣污染來源:有各式各樣的污染來源,一般認為主要有下列項目[3]:
1. 境外飄入
離台灣最近的中國,每每是台灣秋冬季節,空氣汙染的主要貢獻者之一,我們其實沒有辦法有太大的作為。
2. 汽機車排放
依據交通部的資料顯示,106年10月份的數據顯示,台灣的汽機車數量超過2100萬輛,其中汽車為7百90餘萬輛,機車為1千3百70餘萬輛,平均一個人一部移動車輛[4]。這些移動車輛,絕大多數使用石化燃料,石化燃料燃燒時所產生的廢棄物,貢獻可觀的空污排放量。將原油提煉為可以供車輛使用的石化廠,例如台塑六輕,在生產過程中,也會貢獻空污量。
3. 火力發電廠排放
目前成為台中眾矢之的的台中火力發電廠,供應全台灣1/5的電力,是目前台灣電力的主要供應點,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火力發電廠,例如高雄大林火力發電廠等。這些電廠燃煤發電過程中,會貢獻空氣汙染。
4. 工廠排放/施工工地
工廠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可能對於空氣有污染的物質,例如煉鋼廠,石化廠等。另外建設工程也可能貢獻空污,例如工地揚塵,施工過程中機具的排放等。
除了境外移入,必須要由政府出面處理之外,其餘哪一個跟自己的生活沒有關係?

B) 要讓空氣變好,可能的方式為:
1. 要求境外貢獻者節制
2. 減少使用移動車輛
3. 減少發電量或是使用其他能源
4. 減少工廠排放

C) 實際情形是:
1. 最大境外貢獻者中國,台灣不管民間與政府幾乎使不上力,只能期盼中國公民覺醒,要求改善,讓台灣也能蒙受其利。
2. 減少移動車輛,有多少人願意或是已經在實踐,減少使用會排放廢氣的移動車輛?若20%的交通不再使用移動車輛,換取空氣變好,有多少人願意接受?改用電動車輛,電力來源呢?來自火力發電廠,換湯不換藥。釜底抽薪的辦法是,多利用走路跟不用能源的車輛,例如腳踏車。
3. 現代化生活的指標之一是用電設備的增加,燃煤的火力發電廠,是台灣電力主要供應來源,燃煤發電過程貢獻空污量。改用其他發電方式,水力發電,台灣的水力潛能低,核能發電,台灣推非核家園,天然氣發電,安全存量低,天然氣接收站設置問題,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生產與後續回收問題,風力發電,....,都各自有著問題。有多少人願意過著電力減少的生活,例如不用冰箱,不使用冷氣,盡量手洗衣服,碗盤等?
4. 經濟發展是政府與民眾均會關心的議題,經濟不好時政府稅收減少,民眾抱怨購買力變差,生活變得不好。要求工廠改善空氣汙染,或者汰換生產設備。有多少人願意因為改善空污,要增加設備投資,而必須多付費取得生活必需品,或者願意過著收入減少,可能會影響物質生活的方式?

D) 可以怎麼做
今年初一位鄰居拿了一份資料要我連署固定時間吃素食的活動,我不太記得當時簽的內容為何,好像是每週一餐吃素食。查了資料,得知這是111世界蔬醒日的活動,可以發願每年1月11日,每月初一十五,每年一個月,每週一天,或是每1天每1餐吃素,到2017/12/2為止,總共有將近88萬人聯署[5]。
反空污行動是否也可能參考這個活動,讓民眾連署願意透過降低使用移動車輛,降低電力消耗,願意過更簡樸的生活,例如,每週至少一天不使用移動車輛,改用步行或是大眾運輸工具,降低10%的電力消耗等,來讓反空污的訴求與活動更有張力?然後在遊行或是公開的活動中,展示這些成果,並邀請全民一起參與。
以上是個人的淺見,也是正在努力的方向。

參考資料
1.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20161129記者會新聞稿/1531655976850173
2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32798153784793/
3.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空氣污染
4. 機動車輛登記數 http://stat.motc.gov.tw/mocdb/stmain.jsp?sys=100&funid=a3301
5. 世界蔬醒日 http://www.earth111.org/

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台中荒野22期自然觀察班紀錄

雙兩期自觀
師資課程讚
理性感性兼
收穫滿行囊
在這個班開課前約1個多月,得知這個訊息後,深怕手腳太慢滿班,所以立即報名。然後憑著自己對於自然觀察的認知,也開始作功課,蒐集一些方法與內容。實際的課程內容卻是讓自己大開眼界,而且有更多的收穫與體驗。
這次參加自然觀察收穫滿滿,比較特別的有:
1)秋季的回歸初心,讓自己想起數年前開始改變生活時,所體驗到的心得,並且跟年輕人分享的一句話〞永保赤子心 快樂過生活〞
2)生平第一次在戶外看到穿山甲
3)第一次很用心的擁抱一棵大樹,並且試著跟它對話。
4)對於其他生物更有同理心,何謂同理心?看看下面的情境:
聽到一個非洲人出車禍重傷,你的反應....
聽到一個美國人出車禍重傷,你的反應....
聽到一個台灣人出車禍重傷,你的反應....
聽到一個豐原人出車禍重傷,你的反應....
聽到隔壁的鄰居出車禍重傷,你的反應....
聽到至親的親人出車禍重傷,你的反應...
感受會隨著關係的親疏而呈現不同的強度,強度會跟關係的關係親疏的程度成正比。或者說,跟同理心的強度成正比。當我們跟其他生物有了關聯,就會產生同理心,然後就會更關心他們的總總事情。
所以讓人們可以更加認識動植物,將會更關心他們愛護他們
5)發覺荒野的夥伴都有一顆赤子之心,赤子有二個重要特徵(A)強烈好奇心,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為什麼〞,(B)對於任何事情都具有高度興趣,最常出現的口頭禪是〞哇〞。這四天跟荒野夥伴相處的發現,大家都喜歡笑,很開心,而且哇聲不斷。

11/11早上
第一堂課,草鴞開宗名義的破題
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到
見山不是山 見水不是水,再回到
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
自己的心境轉換,由研習前的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到研習活動中所感受到的激盪後,進入見山不是山 見水不是水的迷惘與衝突,到研習結束,透過反思與整理之後,又回到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真是很奇妙的轉換。
她也提到因為加入荒野而將原本視為苦差事的外訪行程,當成是接近大自然的好機會。這種心情我也體驗過,而且正在享受中。
草鴞分享了兩個看似無關,卻緊扣赤子之心。"為甚什麼天空是藍"繪本中,老驢與兔子是典型大人與小孩子的處事態度,也是赤子與他人的關鍵差異。
大人總希望循自己以往的經驗,來看待學習這件事,自認為愈有學識者愈是如此,例如老人家或是所謂的學者。以前的老人家回答與自己想法相左的年輕人,最喜歡用的一句話是〞我吃過的鹽巴比你吃過的米多〞。
臺灣經過多年的教改,體制內學校的老師,很多還是遵循類似老驢的方法在教學。在這種情形下,兔子就會被認為是不好好專心學習的孩子。不過最後驢子也被兔子的熱情與赤子之心感染,而找回自己的初心,並且享受初心所帶來的喜悅。
草鴞另外分享法國賣座電影〞蝴蝶〞主題曲,這個主題曲與驢子與兔子的童話故事有前後呼應之勢。童稚的聲音唱出的〞不瓜〞,貫穿整首歌曲,法語為什麼的發音是〞不瓜〞,所以整首歌就是小孩子的好奇心的集合。而這位爺爺的聲音讓我想起在Age of Stupid電影中,那位住在貫穿阿爾卑斯山隧道旁的農夫,邊種馬鈴薯邊談到這個隧道帶來負面影響,並談到冰河快速退縮的憂心的情景,因為兩人的聲音很像。
這位爺爺展現耐心不厭其煩的回答孫女所問的無俚頭問題。最後拗不過孫女的請求,也發問了一堆問題。
顯然情緒,心境,行為是可以受到感染,進而產生改變的。
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是最喜歡的古典音樂之一,約42分鐘的長度,是讓自己入眠的良方。在這首音樂中,欣賞動人的文字別有用一番韻味。
擁抱一棵樹這件事,草鴞讓我由很理性的思維,在登山中迷途時,透過Hug a tree讓自己冷靜下來,並找到安心的情緒,然後找到讓自己脫困的途徑,到很感性的跟它對話,並且得到安心與寄託。真是太奇妙的轉換,與美妙的感覺。
蜻蜓的觸口環境教育園區的鎮區之寶百年茄冬樹的感人故事,恰好與這個論述呼應。
而自己數年前搬家時,種植的小苗,有一些已經有大樹的架勢,希望有機會到可以擁抱的程度。不過這是兩難的問題,當它到這麼大時,可能會威脅到房子,所以還需多思量。
草鴞也分享一首稱為"米瓦的小詩 沒有別人",查了網路資料無法找出原始作者,但是有提到昆明和大理,以及醃梅子,猜測應該是中國人或是華人。總的來說,這個小詩的大意是談到有形的東西,可以經由他人而學習,至於喜歡,感受等東西一定要自己去感受與體驗。如同俗話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自己則是提出"只有自己"的觀念
只有自己知道喜歡什麼
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感覺
只有自己可以做選擇
只有自己可以感受自己的感知
或許是東施效顰,但或許也是更強烈的自我意識

11/11下午
下午由荒野夥伴所集體引導的五感體驗課程,這又是一個超乎我預期的內容。
首先是藉由繪製蟬褪,來體驗視覺。自己的工程訓練,讓我以三視圖的方式,繪出他的外觀。
對於草鴞所提出關於觀察的內容,例如口器的形狀,眼睛的數量,足部的數量與位置,以及型態上的特徵,則是一無所悉,果然是門外漢,不同的專業背景,對於同一個事務,就會用不同的角度觀察。透過她的引導,以及其他學員的切磋,終於體驗到觀察時,視覺所需要注意的重點。真是開了天眼。

嗅覺的體驗很特別,首先是分別聞12個沾了6種柑橘類液體的試紙,然後給與配對。每一種都有2個,所以有6對,自己只有聞對了4對,然後猜出1,2個種類,表示自己的嗅覺有待開發。
然後是用舌頭體驗味覺,為了怕視覺干擾到味覺,所以採蒙眼方式體驗味覺。蒙眼讓服務的夥伴餵食,是很奇特的感覺,自己大致都可以猜出。
然後是用各種葉子來體驗嗅覺,這些樣本葉子是夥伴葉子由學校帶來的一些葉子。透過觀察葉子的形狀以及聞聞味道的方式,辨識出它的名稱。
龍貓的觸覺,是最糗的時刻,全體學員中只有我猜不出同伴。首先倆倆配對,然後透過觸摸熟悉對方的手掌。接著蒙眼,觸摸眾人的手掌以找出自己的同伴。自己花了最多時間,多次的猜測都不對,結果自己是唯一沒有猜出來的,真是糗爆了。
最後的聽覺則是在協會前的綠園道進行,微風引導大家體驗聽覺。閉上眼睛,聽覺就會敏銳起來,原先聽不到的聲音都會一一浮現。
接著是今天課程小節,每個學員在周遭尋自由尋找一個物品或是樹葉等,然後試著用五覺跟他對話,並且寫下心得,並且跟大家分享。


我以由地上檢起來的一片烏臼的葉子為主題,這片落葉有兩個黑色的圓點,我把它視為一對烏溜溜的眼珠,然後以這個為主題,寫下一首類似新詩的話語跟大家分享。
相逢自是有緣
在時間的沙河中
你靜靜地躺在綠園道上
用烏溜溜的眼珠造就這次的邂逅
輕柔的觸摸,讓我驚艷於你的柔順
你我將會在書桌前長相處
其他的學員也都各自分享自己所找到的有緣物,並分享他們的心得與感受。

11/12下午
第二天早上在室內由香雞城主講的生課程,因為跟花博志工培訓相衝突,所以沒有參加,下午直接到三義車亭休息站跟大夥會合,前往也是荒野夥伴的山大王,在勝興的私人林地做野外生態觀察。
在等待期間,跟畫眉澄清昨天說明的烏臼與白臼的內容是錯的,兩者的區別在於葉子的形狀不是顏色。烏臼是一般常見到的菱形,而白臼是類似細的橢圓形。另外也在她的引導之下,認識了紅背桂花,她也展示一個大陸人做的辨認植物APP。都已經是二個孫子的阿嬤級了,還這麼有興趣且好學不倦,真是令人佩服。
將車子停在休息站,共乘龍貓的車子前往,車子繞了好大一圈,地點位於勝興火車站旁的挑柴古道路上。根據蟲哥(蟲言蟲語)所言,這裡距離勝興火車站只有幾百公尺的距離,可以經由挑柴古道步行到勝興車站。
在半路上,同車的龍貓,梅花,與濕地都一直鼓勵自己參加明年三月開班的19期解說員訓練班。自己很想參加,但是因為時間長達三個月,而且每個周末周日都要上課,去年中搜的經驗,讓自己有些膽怯,再考慮看看。
今天觀察的地點是荒野夥伴山大王的私人土地,因為面積夠大,而且有很豐富的生態,所以提供給協會使用。
主講的是人稱蟲哥的蟲言蟲語,他對於昆蟲的了解真是深入,而且講的都很有道理,例如當在路上行走,眼前有眾多的事物,有各式的聲音,但是人腦只有處理或辨認,自己熟悉的聲音或影像,所以認識愈多,越會觀察到各種生物。

今天看到的動植物包括:
無所不在的海金沙、王瓜(上週跟老婆爬中坑時發現類似西瓜的小瓜就是這個東西)
泥壺蜂、筱嬋、蝗蟲、蛾、盲蛛、白蟻、蟋蟀、還有各式的蜘蛛
山大王在這裡有一棟木屋,看來是有一定的時間了,也好像沒有特別的保養。三義潮濕的天氣,增加了木屋保養的困難度
然後是靜坐觀察的活動,在一塊平坦的草地上,每一個人找一個位置坐下,然後用肉眼觀察周遭的生物與昆蟲,並且做記錄。
很奇妙一開始沒有發現什麼,慢慢的發現周遭越來越熱鬧,各式的昆蟲一一浮現,發現最多的是蜘蛛,然後是蟋蟀,螞蟻等。微觀的世界也是多彩多姿。

大家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時,昭青提到看到一條很討厭的動物,結果是一條水蛭或是螞蝗。它的同伴水蛭兄二話不說,立刻抓來放在自己手上,提供鮮血大餐讓它享用,真是奇人。
最後一個活動是嘗試抱一棵非常巨大的百年相思樹,很特別的感覺,也有點不好意思。
然後大家躺在樹下,香雞排在旁邊吟誦席慕蓉所寫的一首"一棵開花的樹的守候",詩句真是優美。而且在這個氛圍中特別有感覺
真是收穫滿滿的一個下午

11/18 下午
配合晚上的夜間觀察,所以課程由下午開始。
下午是龍貓主講的互花米草與外來生物。內容四平八穩,領悟到外來種與入侵種的差異。任何地方都有很多的外來種,當他們對於環境或是原來在此生活的物種造成威脅時,就變成入侵者。
他介紹的外來種包括非洲大蝸牛;福壽螺;小花蔓澤蘭,已經成為台灣森林的樹木殺手,每一平方公尺有1萬顆的種子,真是驚人;大花咸豐草,小花咸豐草才是原生種;銀膠菊;布袋蓮;紅火蟻;琵琶鼠魚;泰國鱧魚,魚虎;吳郭魚;巴西龜;香澤蘭,中國醫藥大學基於藥用而引進,卻發現沒有療效而作罷。冬天地上部會枯委,但是植株尚活著;銀合歡,當初是想要當成造紙原料而引進;日本菟絲子,台灣有四種原生菟絲子。菟絲子本身沒有葉綠素,所以要寄宿在其他植物上,才得以存活,有人說日本菟絲子像是掛在樹上的油麵;美國螯蝦,基於觀賞用途而引進,會鑿洞而破壞堤岸;沙氏變色蜥;八哥(白尾八哥)會吃掉麻雀的雛鳥;班腿樹蛙;埃及聖轘等。
鹽地鼠尾粟是後灘植物,有它的出現表示陸化嚴重。
高美濕地是台中港興建之後才出現的,在這之前它是海水浴場。
雲林莞草與田間的雜草多穗穮草不同,分布在庫頁島,日本,中國東北,以及台灣的高美濕地,它是屬於潮間帶的先驅植物。

11/18晚上
下課後,就搭香雞城的車子到車亭休息站吃飯,並且跟其他荒野的夥伴會合,然後驅車前往山大王的園子
路上決明子分享蔬果種植農藥使用的問題,根據她的觀察,大肚山上的甘藷農藥下的很重,一般人不知道,因為是在種植時直接埋在根部,真恐怖。橘子不要買套塑膠袋的,這表示它放了很久,而為了可以放久所以會在表皮塗藥。高接梨也是用藥很重,因為它是寒帶作物,台灣比較熱的天氣,要讓它可以活得好,需要下比較重的藥。而且每年都要接枝,等於讓它每年都會受傷,也是用藥重的原因,天啊,改天有機會問問種高接梨的慶東友人。決明子認為水果要買成長期比較短的,例如枇杷等,多吸收了許多知識。
車子停在進入山大王園子入口的深水橋旁,然後步行進去,主要原因是可以方便觀察,而且晚上開山徑比較危險。
大夥準備好,要出發之前,香雞城帶領大家祈求山神可以讓今天的夜觀順利。
剛開始大家關燈,然後慢慢的前行,主要是要讓眼睛適應黑暗,然後也讓大家體驗晚上在野外的感覺。
前一段路除了發現幾隻零星的螢火蟲之外,沒有甚麼特別的昆蟲會動物。
突然間一陣騷動,有伙伴在一棵樹幹旁發現生物,我首先發現一條鈍頭蛇,然後香雞城喊穿山甲,挖塞,真的假的,從未看過活的穿山甲。趕緊跟過去,還真的哩,真是嗨到極點,趕忙拍照跟錄影。

有了穿山甲起頭之後,陸續寄開始發現眾多的昆蟲,包括竹節蟲,蛾,盲蛛,蚱蜢等。還發現一隻單腳掛在樹上休息的蜥蜴。在香雞城的說明下,觀察到當燈光照到蜘蛛或是蛾的眼睛會發亮。然後在鵂鶹的引導下,透過"叮叮叮"的聲音辨識到金琵琶,這是一種蟋蟀。也發現了穿山甲的洞穴。

然後有人發現一隻巨大的綠色毛毛蟲,非常肥大沒有毛,很漂亮的翠綠色。鵂鶹說它是鬼臉天蛾,後來蜻蜓說它應該是霜降天蛾的幼蟲。

不知不覺間時間一下子就近尾聲。
最後的活動是大家躺在地上,感受夜間野外的氣息,然後是大家分享今天夜觀的感受。
大家都發現,在看到穿山甲的地方有一大片光禿禿的開墾地,應該是有人要蓋現在最夯的露營區,對於這種破壞環境的行為,大家都很反感,另外是整晚由遠處傳來重金屬音樂的聲音,也給這份寧靜帶來破壞性。
最後大家在香雞城的帶領下,再次感謝山神,讓大家有一個豐收的夜間觀察。
真是豐收與多彩多姿的一天。

11/19早上
昨天晚上的夜間觀察就見過蜻蜓,應該說上個月踏查大里溪時就見過他,所以知道他對於生態很深入,只是沒有聽過他演講。
在幫忙香雞城準備上課環境時,他告知蜻蜓今天上課可能不會用到投影機。回了香雞城一句,那演講的內容與技巧一定要很棒,才可能長時間吸引著聽眾。
果然一上課他就說今天嘗試要採用unplug方式演講。
蜻蜓提到他大學指導教授談到,大學教授沒有修過教育學分,是模仿自己曾經上過課,而且欣賞的教授的教學模式來教學的說法相呼應。他很欣賞他的指導教授,所以會成立非正經工作室,採用非典型的教學方法,也是受他的影響。想想自己的經驗,似乎也是如此。
本名賴勁廷的蜻蜓,一開始提到為何會用"非正經教育"這個用詞,然後提到他成立非正經教育工作室,以另類的方法傳遞環境教育的理念。
他在分享的時候唱作俱佳,是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另外他以說故事的方式來介紹生態,也是比較討喜的分享方式。再加上聽者都是有高動機,且想要學習的人,所以可以讓他完成不開燈演講。
他談到學校畢業在求職時,得知通過環境教育法,然後因為觸口自然教育中心需要環境教育人員,而進入環境教育領域,並且認識他是為亦師亦友的水蛭(顏士致)。發現他的文筆不錯。
談到在金門為了捕捉鸕鶿,因而架設一個假的鸕鶿來吸引真的鸕鶿,卻讓金門的重要官員在珍古德面前出糗的軼事。
蜻蜓提到自己在觸口服務期間,有一次在做導覽時巧遇一對銀髮夫婦,來到鎮園之寶的老雨豆樹下,一個在活動筋骨,一位則是抱抱老樹,親切的跟它對話。交談之後得知,這棵老雨豆是這位80來歲的老爺爺年幼時,自家院子栽種的樹。這一棵樹已經伴隨他一生。由於住家要重新整理,在整理過程中這棵老雨豆勢必要移開,得知觸口有樹木銀行,可以寄放樹齡超過100年,或是特殊的樹木。這棵老雨豆雖然不到百歲,但是有著動人的故事,所以破例可以進駐。等房子蓋好,要將這棵老樹移植回去時,發現它在這裡長的比院子好,所以就繼續留在這裡,然後經常到此探訪這位老友。真是感動人心的好故事,也為日後導覽這棵雨豆樹的人,提供了絕佳的題材。
他也談到黃花鐵刀木的腳色衝突,它是台灣三種黃蝶的食草(日本人引進台灣的),可以作為鐵道枕木以及槍托。枕木可以承載火車幫助人在空間中移動,槍托則是會取人性命,一方面幫助人一方面殺人,明顯的腳色衝突。
生態或環境解說的重點是要說故事而不是只有它的知識,人們都喜歡聽故事,日後有機會時,可以多編一些題材。
他也談到在谷關探訪女友過程,發現一隻以為是白鼻先,後來得知是鼬獾的故事,談到原住民看待野生動物的態度,也談到有一個稱為特生急救中心,的特種動植物的急救中心。
MAPS TAIWAN是一個全民參與,來調查台灣鳥類的公民科學計畫。在這個故事中,他提到如何利用冷凍挫傷噴霧劑,讓被鳥網纏住的虎頭蜂,在不被他螫傷,且不會傷害它的翅膀之下,讓它安全脫困。
然後分享他由居住的大樓,看到附近一大片次生林被壞的過程,也曾經試圖影響執行者的態度不果的過程。次生林是砍伐之後再次長出,並達到穩定的森林,一般而言次生林的形成時間大約為30年。
昆蟲是外溫動物(冷血動物),人是恆溫動物。所以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昆蟲為外溫動物,晨昏階段體溫較低,活動力比較弱,所以比較容易被捕食。
蜻蜓的非正經教育,給了自己如何作為一位解說員的最佳示範。特別是他的unplug演講,在沒有使用任何電化設備之下,只靠言語的敘述以及少許白板的輔助,就可以讓聽著keep 2個半小時,更是令人讚賞。
雖然聽者都是有高動機與學習慾望者,但是可以這麼長的時間達到這個成果,也著實不簡單。
蜻蜓套用WJD (what will Jesus Do),而提出What will 水蛭 Do,來推崇水蛭在生態這個領域,知識與閱歷均豐富。自己則想到WMT (What will Mountain Think)山會怎麼想。遇到事情時,可以像山一樣的思考,來找出處理的方法。

11/19下午
課程下午一點半就開始,加上要做一些勞作,所以沒有到別的地方逛
將上週戶外觀察中蒐集到的植物,黏貼在廢棄的光碟片上,這是指定的工作
下午是秋季的分享,內容是都市中的荒野
分享他在自家與工作場域,以及其他都會區中,觀察到的自然環境,這是自己很喜歡的活動方式,也是平常就在實踐的內容,很有共鳴。
自己想到Wildland at urban,可以是:
1) 未使用的土地,特別是沒有水泥鋪面的土地。例如菜園,未蓋房子的重劃地
2) 民眾自家的小花圃,門前,陽臺北,或頂樓
通常自然觀察的地點都是在郊區的荒野,我嘗試選擇一個不一樣的方式,觀察都會區的野地或荒地,或許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再來就是結訓典禮以及心得分享
自己平常在團體中喜歡當潛水艇,靜靜的欣賞與吸收他人的分享,而荒野活動的特色之一是,每一堂課之後,學員都要分享自己的心得,這就強迫自己要用心聽講,然後整理自己的心得,也是一項額外的收穫。

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海線鐵路探訪

2017年上半年,因公需要每週由新竹到清水,公務之餘仍有一些時間,因此興起利用這個機會走訪海線各車站,並且探索徒步可以抵達的週邊區域。
有別於山線的繁忙與現代化,海線鐵路的各車站,多了一份悠閒與歷史風。特別是某些站,一出站台步行不遠即可到達海邊,更是值得探索。
縱貫線於1908年通車,因為在苗栗與臺中間多丘陵地形,特別是在臺灣鐵路海拔最高的勝興站,對於運輸造成瓶頸。為了舒緩這個問題,於焉有海線鐵路的興建。
海線鐵路於1919年(大正8年)開始動工,歷時3年於1922年(大正11年)10月11日全線完工通車。
車站樣式採取"和洋風"風貌,不過因為諸多原因,有些已經重新改建,目前僅剩下談文,大山,新埔,日南與追分仍保有原來的風貌。
海線的火車站,若是月台沒有整個重建,都會有一個候車室,讓民眾在候車時可以遮風蔽雨,這個迴異於西部幹線的安排,特別是冬天東北季風期間,有一個可以躲強風之處也算是貼心的設計。

海線鐵路介於竹南與彰化之間,總共有16個車站,行政區域分別隸屬苗栗縣與台中市。



談文:查看細節......
大山:查看細節......
後龍:查看細節......
龍港:查看細節......
白沙屯:查看細節......
新埔:查看細節......
通霄:查看細節......
苑裡:查看細節......
日南:查看細節......
大甲:查看細節......
臺中港:查看細節......
清水:查看細節......
沙鹿:查看細節......
龍井:查看細節......
大肚:查看細節......
追分:查看細節......

參考資料
http://www.railway.gov.tw/Taichung-Transportation/cp.aspx?sn=11591

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湧椿茶花園



 參觀日期:2017/5/20
導覽人員:園主 黃士湧先生


顧名思義這裡當然是以茶花為主,不過主人告知3月底前就會將茶花剪除,所以幾乎看不到有開花的茶樹。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山棕

五月除了瘋五月雪:油桐花之外,在台灣低海拔的丘陵地帶,也就是所謂的郊山地區活動時,很有機會可以聞到濃郁的香味,有可能會找不到來源,因為這個香味來自於山棕,而山棕的花可能會被茂密的葉子包住,不易發現。顧名思義,山棕就是山中的棕櫚樹。
山棕分為黑棕與紅棕,紅棕分布在嘉義以南,屬於外來種。


葉子的尾端有撕裂狀,這牽涉到賽夏族矮靈祭的神話。



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1060506東勢軟埤坑休閒農業區植物介紹

軟埤坑休閒農業區位於台中市東勢區,因為軟埤坑溪貫穿整個園區而得名,其中最有名的是天梯步道。探訪軟埤坑休閒農業區大抵是由俗稱天公廟的玉清宮開始,這裡有一個遊客中心,然後由旁邊的步道入口開始。
 由仍然懸掛在天公廟這頭天梯步道起點的導覽看板可以得知,設立之初這裡應該是熱鬧非凡,但是由沿途木棧道的損壞程度,以及相關設施與商家的現況,情況應該已經大不如前。
天公廟旁步道起點說明看板

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白花天堂鳥

拍攝於三義三角山登山步道旁,以及潭子旱溪防汛道路旁白花天堂鳥,這是旅人蕉科的植物。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荷花玉蘭

在芎林鄉間騎車時,目光被路旁一株長著奇特花朵的樹木吸引。看到這一棵應該是喬木科的植物上,開著一朵顏色為橘色的大花朵,而含苞待放的花苞,個頭也不小還佈滿絨毛,做了一些紀錄,也在網路上搜尋,不過沒有得到答案。
隔週再次經過這棵植物時,發現開著幾朵白花,顯然這才是真正的花,而變成橘色的花瓣應該是要凋謝的。











靠近盛開的大白花時,可以聞到濃郁的清香,看到花型,花苞,跟聞到香味,腦海中立刻出現含笑的影子,看起來很像是大了幾號的含笑。
用這個特徵做搜尋,得知它是原產於美洲及中國大陸的長江流域以南的荷花玉蘭,又名洋玉蘭。會稱為荷花玉蘭,是因為花大如荷花。
通常是5~7月開花,果真沒錯,這個樹矗立在路旁多時,因為這個季節開花吸引我的注意。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荷花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