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生態保育與送貨的無人飛機

聽到尼泊爾,第一個印象是喜馬拉雅山以及由無盡白雪所覆蓋的高。不過在不為人知的喜馬拉雅山腳下,其實是較為溫暖,而且有蠻豐富的植披,也有豐富的野生動物,包含單角犀牛(one-horned rhinoceros),亞洲象與老虎(Bengal tiger)等。但是很不幸的這些野生動物正飽受盜獵者的荼害,雖然尼泊爾政府派出相當人力,仍無法有效嚇阻這些盜獵的活動。
蘇黎世的助理教授Lian Pin Koh,在TED演講中分享了他與團隊所開發,可以用來打擊這些盜獵行為的利器-無人飛機(Drones)。這些無人飛機不只具有打擊森林犯罪的潛力,也可以用來監控這些野生動物的數量與健康情形。
他談到會想到無人飛機的理由,這個無人飛機配備很簡單,具有內建微型電腦的自動駕駛系統,GPS,羅盤,氣壓式高度計,以及少量的感測器。這個無人飛機也可以攜帶一些裝備,比如攝影機或是照相機。自動駕駛系統內的電腦內也可以安裝用來規劃航行路徑,以及只是飛機如何運作的軟體。
一般人聽到他描述完飛機的配備之後,通常會驚訝於只有四個組件,就可以組成Conservation drone。而當他們聽完整個系統花費不到美金1500元,更是不可置信。
設備費用

路徑規劃軟體

無獨有偶,最近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快遞巨擘UPS以及德國郵政均發布新聞,正進行採用無人飛機送貨的可行性?以亞馬遜Amazon為例子,該公司CEO Jeff Bezos 在美國「六十分鐘」節目裡,宣布推出Amazon Prime Air無人飛機(Drone)運輸系統。
資料來源:Yahoo TW

此飛機的最大承載的重量是 5 磅(約 2.26 公斤),飛行距離大約 10 英里(約 17 公里)為因為亞馬遜所販售的商品中大部分都低於這個重量,因此可將大部分的產品透過它運送到府。Amazon Prime Air事實上是四旋翼直升機的改良,不過它具備八具螺旋槳,透過下方的運送盒裝載傳遞物品。
看來天空會越來越熱鬧。
參考資料

  1.  Lian Pin Koh: A drone's-eye view of conservation http://www.ted.com/talks/lian_pin_koh_a_drone_s_eye_view_of_conservation.html?utm_source=newsletter_daily&utm_campaign=daily&utm_medium=email&utm_content=button__2013-11-18
  2.  The Mission Planner utility https://code.google.com/p/ardupilot-mega/wiki/Mission?wl=en
  3.  http://plane.ardupilot.com/


「夠好」的人生選擇

原本從事音樂行業,後轉行為包含演說等行業的Derek Sivers,在TEDx Taipei 2012,人生是什麼為題,分享了他的看法。問10個人至少會得到11個答案,因為有人可能會有多個不同的看法,譬如Derek Sivers提出了至少5個看法。不只不同際遇的人對於人生的看法不同,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看法。頗同意Derek Sivers的看法,他由不同角度提供了人生是什麼的看法,也提出,若確定人生是什麼之後,應該要如何豐富它的見解。
1. 人生是選擇(life is a choice)
每一天每個人都會做出若干的選擇,少則數十個,多則數百個,例如早餐吃甚麼。人的一生則是由若干個重大的選擇所決定,所以說人生是選擇。若人生是選擇,那要如要做選擇?
試著降低對邏輯的依賴,相信自己內在的感官力量
學會知足常樂,不可能永遠做出最佳的選擇,因此試著去傾聽,學會放下和取捨
學會珍惜當下,因為生命中做選擇一定有得失,我們其實更喜歡別人幫我們做決定,特別是重大的決定
學著去選擇真正重要的而非緊急(urgent)的,電子郵件、簡訊、電話是緊急,但是要不要花個幾位元學一項有助於日後職場的新技能是重要的
2. 人生是時間(life is time)
人生等於出生到死亡之間兩者的時間所構成,那該如何巧妙地運用時間?
(1)記得時間是有限的,想像只有30天可以活,那你會如何安排時間?(2)放眼未來是很重要的(3)沉溺其中
3. 人生是記憶(life is memory)
人生一定和記憶有關,否則若是無法紀錄自己的人生,人生就會是一片空白。那該如何打造新的記憶?
4. 人生是溝通(life is communication)
人生若是溝通,那該如何跟別人溝通,因為我們人生總是需要和別人溝通交流。
5. 人生是幸福(life is happiness)
若人生是幸福,要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6. 人生是學習(life is learning_
人生若是學習,那要如何讓學習更有效率?
另外也有人認為人生是受苦(life is suffering)或人生是愛( life is love)等
Derek Sivers認為人生其實就是人生(life just a life),人生本身不具備意義,只不過是把任何適合的意義套用在自己身上。
上述的觀點都說得通,至於我的觀點是快快樂樂的活在當下,即便無法時時刻刻如此,至少也要讓期間盡可能的長。至於何謂快快樂樂?每人觀點不同,只要不逾越道德倫理,法理,以及造成他人困擾就可以。一個腰纏萬貫的億萬富翁,每天快快樂樂看著數著自己合法賺得的萬貫財富,一個窮人每天只夠溫飽但是快快樂樂享受山川美景,或是每天快快樂樂服務他人的志工,在快快樂樂過生活的程度上沒有不同。
個人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來自於滿足,而最大的不幸與悲哀來自於不滿足。由Robert Skidelsky與Edward Skidelsky父子兩者合著,多少才滿足? 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How Much Is Enough? Money and the Good Life),也是在探索類似的問題。這一部分其實沒有什麼祕訣,就是要自己調整心態,跟前面的敘述一樣,滿足點因人而異。

參考資料

  1. The "good enough" life choice : Derek Sivers at TEDxTaipei 20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7xb7Hj2ng
  2. 兩者多少才滿足? 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2149592180970#


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附近

已經很久沒到日月潭,對於這裡的印象一直不好,因為這裡是陸客大量聚集之地。不過上週日到向山遊客中心,看到附近的景象,完全顛覆自己的印象。
向山遊客中心的建築物本身就具有特色,全清水模結構體,具現代感的外型,加上在周圍適度引入水的元素,真是令人讚賞。
以往來日月潭大部分是在水社碼頭或是教師會館等附近,印象所及好像沒有來過這裡,頂多也是只是經過而沒有下來。這裡的景象多了一份悠閒,少了喧嘩,真是一個適合度假的好地方,不過自行車與行人共用一個步道,險象環生。








六個書寫可以促進健康的意想不到途徑

圖片來源:Flickr/Bright Meadow
資訊時代特別是個人化智慧裝置普及以來,人們手寫文章的機會減少了,還記得上一回用筆寫文章是多久以前的事情?美國Huffington Post最近有一篇報導提到書寫對人的健康有意想不到的六大好處:

1.書寫可以提高記憶力
因為在書寫過程中,雙手會向大腦發送信號,因此用筆將事物寫在紙上,有助於大腦記住你所寫下的信息,換言之可以增強記憶力。
2.書寫能加快傷口癒合速度
寫日記對於傷口的癒合是否有影響,是一般人不會想到的問題,不過紐西蘭的研究人員則針對此問題進行研究,他們將參與者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兩組,他們要求實驗組寫日記,以記錄下最深刻、最深處的想法和感受;而控制組則被要求記錄除了感情或信念以外的其他事物;兩週後,研究人員對他們的皮膚進行了活體組織檢查,在手臂上留下了一個小傷口,之後對他們進行追蹤採訪,直到傷口癒合。研究結果顯示:透過日記表達真情實感的實驗組人員,傷口的癒合速度與控制組的快。
3.書寫有助於舒緩癌症患者的情緒
2008年發表在腫瘤學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僅僅是單次的、20分鐘的寫作練習,就能讓一些癌症患者對疾病的思考方式發生積極轉變,讓他們心態更平和,因此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對癌症患者再真實不過了。。
4.書寫可以讓人更樂觀
在日記上書寫感恩的內容,會讓人感覺更快樂嗎?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邁阿密大學的學者在共同合作的研究中發現,參與實驗的人每週寫一次感恩日記,持續兩個月後,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更為樂觀,也增多了所參加的體育鍛鍊量。
5.書寫可以改善睡眠
在應用心理學:健康與幸福研究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每晚僅花15分鐘的時間寫下讓你感激的事情,就能顯著改善睡眠狀況,既延長睡眠時間,又提高睡眠質量。
6.書寫能全面提高健康狀態:
精神疾病治療進展期刊2005年發表的一篇研究結果顯示,寫字的好處不僅會在短期內顯現,而且也能讓人獲得長期回報,如改善情緒、提升幸福感、減輕壓力等,一些研究顯示,寫字還有助於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的恢復。

參考資料
  1. Amanda L. Chan, 6 Unexpected Ways Writing Can Transform Your Health, The Huffington Post, 11/12/2013,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3/11/12/writing-health-benefits-journal_n_4242456.html
  2. 財經網生活,书写的好处:提高记忆改善睡眠,11/26/2013,http://life.caijing.com.cn/2013-11-26/113611559.html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流星花園的水景

中正公園的水景有異曲同工之妙。





台中捷運BRT全面施工

一則內政部以不具公益與必要性退回臺中捷運綠線六個車站、七處場站的聯合開發案的新聞,加上發現台中市幾個重要道路包含北屯路與台灣大道,都架起施工圍籬,讓我想到(1)台中要進入交通黑暗期,特別是上述兩個車流量大的主動脈,(2)台中即將有所謂的捷運。其中北屯機廠G0至松竹路與舊社巷交叉路口附近的G3站,預計於2015年底試運轉,至於全線通車至少得等到2017年底。
依據台中市捷運局的資料顯示,台中捷運共有四線:
 綠線(台中市-彰濱)
 藍線(台中港-太平)
 橘線(中部國際機場-霧峰)
紅線(台鐵捷運化)(豐原-大慶)
台中捷運目前已經核定的路線為綠線部分的烏日文心北屯線部分,其餘部分包含綠線的延伸部分都尚未核定。話說規劃中的四條線,其實只能算3條線,因為紅線實際上是台鐵的軌道,只是將這部分架高(台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並多增設了幾個站罷了。
資料來源:http://tcrt.taichung.gov.tw/form/index.aspx?Parser=2,5,71
臺中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相關簡介

臺中都會區大眾捷運車站轉乘規劃介紹

這兩天被內政部退回的聯合開發案,只是台中地區近1~20年來土地炒作的一環,透過聯合開發沿線重要場站所帶來的土地利益,市府視為商機與人潮的大利多,現在被退回也擋了許多人的財路,當然市府會跳腳。
另一個市民可以較快享受到的交通措施是BRT(BRT公車捷運系統)。屬於臺中BRT優先路段的藍線(台中車站到靜宜大學),2013年11月6日於台灣大道國際街口,進行第一個車站鋼構吊裝工程,豎立第一個里程碑。BRT藍線預計在2013年底試運轉東海大學至靜宜大學段,臺中火車站到靜宜大學預計2014年3月全線試運轉,所以看來影響的期間應該不會太長。至於BRT車輛,已經於2013年10月份開始道路實車測試,BRT車輛可搭乘120位乘客,以藍色為主色,圓弧車頭外觀流線。

臺中BRT第一座車站(國際街口)鋼構吊架
BRT車輛
參考資料
  1. 台中市捷運工程處http://tcrt.taichung.gov.tw/home.aspx
  2.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中央退回捷運場站開發案 市府:若有損害不排除提國賠,2013-11-15,http://www.taichung.gov.tw/ct.asp?xItem=658098&ctNode=712&mp=100010
  3. 臺中市捷運工程處,第一輛BRT車輛上路實測,http://tcrt.taichung.gov.tw/news/Details.aspx?Parser=9,4,33,17,,,198,,,,1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步行者優先的都市規劃

在TED的演講上,聽到都市規劃師Jeff Speck談到美國現在有一個現象叫做「開到你買得起為止」,這一句話有兩個意涵。第一個意涵是都會區的房子很貴,所以某些人必須要住到比較郊區的地方。另一個意涵是都市不斷擴增,也就是台灣所謂的重劃區,重劃區的特點之一是筆直的寬廣馬路,但是因為比較少大眾運輸工具,所以增加汽車的使用。這個演講的題目是打造更適合步行的都市,所以演講著的用意是因為重劃區的開發,造成增加汽車的使用。

看到台灣各處如火如荼的進行都市開發,特別是重劃區的開發。因為開發重劃區可以帶來很多的利益,所以地方政府都不遺餘力的在進行開發。別的地方我不瞭解,台中市的重劃幾十年來一直不斷進行,土地價格越墊越高,房子越蓋越多,尋常受薪階級愈來愈買不起市區的房子,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永無止境的成長,不談別的地方,台灣真的需要這麼多房子嗎?
幾年前騎鐵馬環島回來後,在後記中提到台灣的公路系統設計對於自行車騎士很不友善,其實對於行人也不友善,看來這個不是台灣的特例。
Jeff Speck在演講中也提到受薪階級花在交通費用與時間上,跟以往比較起來有顯著的增加。確實如此,前日上課時跟學生聊到20年前開始教書時,95無鉛汽油一公升16元,我當時開的一部1600CC裕隆尖兵汽車加滿油約600元,現在95無鉛汽油一公升約為35元,高了將近20元,現在開的一部2400CC車子,加滿油約2000元。而當時大學畢業的薪水與現在相差不多,所以現在的年輕人比我年輕時辛苦。
Jeff Speck提出在設計公路系統時,若不以汽車為主要考量,而是以自行車或是行人為優先考量,那會如何?他提到奧勒崗州的波特蘭的例子,該城市於1970年代的一些政策導致了它如今優於美國其他城市,例如限定都市成長的界限,不無限的擴張都市,相較於其他都市建立更寬廣更高速的道路系統,波特蘭則是訂定了窄路計劃
依據統計資料顯示波特蘭每個人開車的里程數,在1996年達到高峰,然後就持續的下降,目前該城市居民開車的里程數,比美國其他地區的平均值少了兩成。以數字來說每天節省了11分鐘,少開了4哩路。有經濟學將這些時間與距離換算成貨幣,結果顯示大約等於波特蘭地區總所得的3.5%。波特蘭居民將多出來的時間與金錢用於休閒生活以及住家上,該地區的休閒生活優於全國均值。此外也有顯著數量的年輕受教育者搬到此地,依據統計具有大學學歷的所謂千禧世代,人口增加了5成,是全國平均值的5倍。
而在居民健康部分則收穫更多了,步行與騎自行車在很多地區是一種運動,但是如波特蘭這類的都市,這兩者不僅是運動,而是日常生活的交通方式。運動對於人們健康的影響,已經是常識,而將這種通勤方式融入到生活中,效果一定會更顯著。
波特蘭除了這些對於步行者的友善措施之外,另一個也常常出現在各式機構所列出的自行車友善都市名單中。如同美國西岸各州般,波特蘭也是有一些透過道路連接的住戶集中區域,但是波特蘭與其他類似城市不同之處在於,提供連結這些區域的自行車道,讓通勤者可以避開行駛的汽車。波特蘭也提供低收入戶低價位的通勤自行車,這些自行車配備有頭盔、鎖頭、打氣筒、地圖、以及雨具等。超過260英里的自行車道,造就波特蘭接近9%的自行車通車族,對於以汽車為中心的州來說,是一個傲人的成就。
圖片來源:Flickr/Will Vanlue
Jeff Speck提到一個尚待證實的說法"這一代孩子的平均壽命預計會低於上一代",主要原因是現在的飲食與生活方式所造成的,也就是所謂的文明病,例如過重、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而都市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以及因為車禍所造成的傷亡,也是另一個原因。
而依據研究生活方式與都市的設計方式有關,若是住在一個適宜步行的城市,體重會過重的機率是35%,反之在不適宜都市的過重機率高達60%。
  Jeff Speck也提到現在所謂的環保的迷失,君不見各級政府機關團體辦的環保活動,其實效果並不大,甚至得到反效果,例如有學生買很多的礦泉水,只是為了要有足夠的寶特瓶空罐可以上繳學校。他點出環保的關鍵應該是「生活方式的選擇」,改變生活方式才是根本。寶特瓶回收是環保?若除了寶特瓶之外別無選擇,那回收它是環保,但事實不然,不用寶特瓶可以自帶水壺或是使用可以重複使用的玻璃瓶,所以改變生活方式與習慣才是重點。
自己多年來一直遵循符合自己所定義的環保生活方式,像是家中沒有機車,只有汽車、自行車、與兩條腿,而唯一不需要人力的汽車,車齡剛剛滿5年,里程數也剛剛破4萬,換言之,作為家中唯一有動力的交通工具,一年平均開8000公里,這還包括每年會有數次的開車遠行,例如今年分別去了一趟花蓮與台東,沒想到與演講者的內容如此雷同。
地球只有一個,人類的後代還要永生永世在此生活,套用講者的話"改變生活方式"才是根本之道。

參考資料
Jeff Speck, The walkable city, TED, http://www.ted.com/talks/lang/zh-tw/jeff_speck_the_walkable_city.html
askmen, Top 10: Bicycle-Friendly Cities, http://www.askmen.com/top_10/travel/top-10-bicycle-friendly-cities_6.html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社群網站何時會出現地下人口高於地上人口?

話說社群網站由最先冒出頭的Myspace ,成立至今也不過10年(2003年成立),即使往前推到所謂web2.0的部落格與影音相片分享網站,也不過約10年光景,就算最早的雅虎也不到20年(1995年成立)。
大家對於這類泛社群網路比較關心的是註冊人數,譬如龍頭網站Facebook超過十億的註冊人數。任何這類網站都希望使用者永遠忠實的使用,直到離開這個時空,轉為地下人口。但是通常若是一個使用者轉為地下人口,該網站是不會知道的,除非該網站會定期清出客戶資料,對於一段時間未曾使用的註冊使用者予你停權,甚至清除個人的所有資料,不過目前只有少數的網站針對email帳戶進行這種處理,至於其他網站的用戶則尚未有按照這個方式處理者。而且因為一般人不會將自己的帳號密碼告知他人,包括自己親密的家人,所以註冊使用者的家人在其身後也無法進行後續的處理。
資料來源:http://what-if.xkcd.com/69/

最近在What if網站上有一則關於Facebook上逝世人口何時會多於生存人口的短文,目前Facebook帳戶中去世的人並不多,主要原因是主要的用戶都年輕人。不過在過去幾年中,Facebook用戶的平均年齡已經年長了幾歲,不過年輕人仍然比年長者多許多。依據作者根據一些取得的數據推估,逝世人口會成為多數的交叉點可能在2060年或是2130年,屆時Facebook會成為虛擬墳墓場。這個說法雖然是以Facebook為例子,其實所有類似的網站都會面臨這個問題,而且若是依據目前的做法推進,這個情形是會發生的。
Facebook有提供回報已故用戶的處理原則,而以記事軟體起家的Evernote,前些日子就提出類似的去世或無行為能力時的處理原則,鼓勵使用者在遺囑或其他遺產分配計畫中詳載帳戶資訊以及如何處理內容的相關指示,讓被授權的親屬有權可以在使用者身後代為處理帳戶資料。因為Evernote類似一個網路日記,使用者通常會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記錄在此,這些資料不若原始用意就是要公諸於世,至少是親朋好友之間的社群網站或是部落格貼文,而是傾向隱密性的個人日誌。以自己使用Evernote兩年來,大概有將近2000則記事,有些只是簡短數語,有些可能只是一張照片,但是也有一些論述文章。總之這些大約鉅細靡遺地記錄了過去2年來自己的想法與生活過程,大部分屬於私密性質。某些可以公開分享的內容則會轉貼到部落格,例如這一篇貼文就屬其一。
在著個資料無所不在,個人隱私問題受到高度重視之際,如何讓個人隱私得以永遠確保,卻也保留若干的彈性,是雲端服務業者所必須正視的問題。

參考資料

  1. http://what-if.xkcd.com/69/
  2. Evernote服務條款,http://evernote.com/intl/zh-tw/legal/tos.php
  3. Facebook, 回報已故用戶, https://www.facebook.com/help/408583372511972/
  4. Connecticut General assembly ,ACCESS TO A DECEASED PERSON'S FACEBOOK ACCOUNT, http://www.cga.ct.gov/2013/rpt/2013-R-0156.htm
  5. 星島日報, 2065年Facebook 或成「虛擬墳墓」, 2013/11/07,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3-11-07/finance1383815843d4782307.html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創意水景

豐原中正公園登山步道起點處,一處利用竹子、水池、與石磨再配合地形,所創造出頗具創意的水景。美中不足之處在於水池之間使用PVC塑膠管連接,若是能維持用竹子那就更完滿了。



橘子的成長

豐原、新社、東勢、卓蘭等地區是中部柑橘主要的產區。不論爬山或是騎車都會經過橘子園,感覺橘子的成長過程非常漫長,由年初開花到秋末收成,幾乎將近10個月。一直以來想要簡略的紀錄生長過程,今年利用運動的機會大概粗略的透過相片紀錄了成長過程。其實最佳的紀錄方法應該是利用縮時攝影,但是一來時間實在太長,再來也找不到適當的場域,所以就先用這簡略的紀錄。
2013-02-18

2013-04-03

2013-0403

2013-04-28

2013-05-05

2013-05-25

2013-06-23
2013-07-26

2013-09-24

2013-10-09

2013-10-09

2013-10-29

2013-11-05

2013年美國0-8歲兒童媒體使用情形調查

由非營利組織Common Sense Media對美國0~8歲孩童有關媒體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Zero to Eight
Children’s Media Use in America 2013 顯示,將近1/5的孩童每天至少會使用一次媒體。

觀察該組織於2011與2013年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一般認知的傳統媒體如電視、DVD、電視遊樂器等的使用明顯下降,而新興媒體如行動裝置與電子書則顯著增加,這與整個趨勢吻合。
這個調查2011年曾經做過一次,2013年依據2年前所使用的方法再次進行一次調查,兩次的調查得到下列的發現:

  1. 孩童比二年前顯著增加行動裝置的使用
  2. 與兩年前比起來,使用行動裝置的人數幾乎增加一倍,,而使用的時間幾乎增加三倍
  3. 與兩年前比起來,孩童花在電視、DVD、電視遊樂器等傳統螢幕媒體的時間顯著下降,每天的時間大約減少半小時
  4. 電視仍然佔據孩童主要的時間,不過觀看電視的新途徑所佔的比例則是顯著上升
  5. 與兩年前比起來,窮困與少數民族裔孩童使用行動媒體裝置與應用程式的比例顯著提高,不過貧富間的差距仍然很大
  6. 電視仍然是最常使用的孩童教育內容平台


參考資料
Common Sense Media Research, Zero to Eight: Children’s Media Use in America 2013, 10/28/2013, http://www.commonsensemedia.org/research/zero-to-eight-childrens-media-use-in-america-2013
Infographic, http://www.commonsensemedia.org/zero-to-eight-2013-infographic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網路活動資料全都露

芬蘭的資訊安全專家與專欄作家Mikko Hypponen在TED,所做的演講"How the NSA betrayed the world's trust -- time to act"。這個演講談到三個主題,首先是美國政府對於任何一位外籍人士,當他的資料會經過美國的實體(例如網路或是伺服器)時,不論是否涉及不法,均會進行地毯式的監控。換言之,任何一位網際網路的外籍使用者都會被監視。因此在其他地區人士在使用美國公司所提供的資訊時,似乎需要找出替代的方案。其次他也提到下一個殺手級的病毒為何,我們能應付這個可能的超級病毒嗎?最後的主題是在這個政府監控的時代,我們要如何保護自己的數位隱私?
這些議題確實是資訊時代,尤其在這個巨量資料的時代,一般人需要非常留意與思考的問題。

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在其1949年出版的一九八四一書中所塑造的老大哥Big Brother,已經成為真實。其實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有這類的電影出現,最真實也最具戲劇張力的莫過於由D.J.卡魯索擔任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擔任執行製片的鷹眼(Eagle Eye),以及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State)。但是似乎大家都只是認為那只是虛幻的電影情節,不過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特別是對於巨量數據Big Data的取得與處理能力成為主流之一時,這些電影情節已經是成為真實。
圖片來源:wikipedia

鷹眼預告片
其實美國國家安全局早在2007年透過稜鏡計畫(PRISM),就已經在幹這些事情了,只是在今年6月被目前遭到美國政府通緝,人正躲在莫斯科約的聘人員史諾登(Edward Joseph Snowden),向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爆料之後,大家才確信真有其事。
圖片來源:Wikipedia

Juan Enrique 2013年2月在美國加州的TED演講中提到數位刺青(electronic Tattoos),他其實是講四個相關聯的主題巨量資料(Big data),刺青(Tattoos),永生(Immortality)與希臘。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kedIn、手機、GPS導航系統、Wikipedia、Foursquare、Trip Advisor、信用卡等都會留下足跡,而且這些足跡理論上會活得比你久,因為他可能會被一直保存下去,某方面來說,這似乎就是永生。而且透過巨量資料分析技術,以及已經非常成熟的影像辨識技術,任何一個人可以輕易地被辨識出來,因此Juan Enrique透過四個希臘人物的故事,建議在使用資訊工具時應該要注意的四件事情:1)留心自己在網路上所留下的任何資料,包含貼文、相片、影片等,2)不要時時掛在網路分享或是活動,而這些可能會羈絆你往前進的動力,3)不要過度挖掘他人的過往,4)不要太過於自戀,事事都在網上分享。

網路上有些人談到Google, Facebook等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與不爭的事實。網路的確是豐富了生活,也讓生活更為便利,但是一方面也存在著某些的潛在風險,特別是個人隱私的部分,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點,在於個人的判斷沒有一定的準則。不過世事難料,若是沒有特別的考量,還是謹慎小心一點比較好,尤其是網路重度使用者的所謂數位原生族一群。

參考資料
How the NSA betrayed the world's trust -- time to act, http://www.ted.com/talks/mikko_hypponen_how_the_nsa_betrayed_the_world_s_trust_time_to_act.html?utm_source=newsletter_daily&utm_campaign=daily&utm_medium=email&utm_content=button__2013-11-07
鷹眼電影介紹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2764
全民公敵介紹 http://zh.wikipedia.org/wiki/全民公敌
每則臉書貼文都是你的「數位刺青」http://tedxtaipei.com/2013/05/online-life-permanent-as-tattoo/
你的網上生活, 變成永遠的紋身,http://www.ted.com/talks/juan_enriquez_how_to_think_about_digital_tattoos.html
Big Brother Facebook Knows You Better Than You Know Yourself – and They’ll Tell Your Dad,
Facebook Knows You Better Than You Know Yourself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可以手腳併用的腳踏車Varibike

德國公司研發出可以手腳併用的腳踏車Varibike,這台腳踏車定位在運動的用途。依據學術單位在20幾年前的研究,在某些條件下,手腳並用的方式可以比傳統的腳踏方式多約31%的動能,這也表示在登山時可能會更加省力。這款腳踏車的重量約為15公斤,除了連接手搖裝置到後輪齒盤的鍊條罩之外,與一般的腳踏車無異。除了手搖裝置外,Varibike也有傳統的把手。


Varibike號稱不僅速度較普通腳踏車快,而且可以兼顧上半身的運動。看起來不錯,不過的確不菲,官方網站售價高達4,449 歐元,約等同於台幣17萬8千元
不過在這家公司的網站上所展示的相片或是影片,都沒有看到手搖裝置與前輪鍊條連接的畫面,這是Varibike精華所在,因此不願意曝光,只要大家知道這輛車子是可以達到預先設定的目標就可以。
根據影片上所展示的騎乘方式,手搖部分可以兩手同步的方式,以及與腳踏方式一樣的交叉運動。同步手搖的方式還好,但是交叉運動的方式若是平衡感較差,可能會比較容易出事。

參考資料
http://www.varibike.com/Seite32.html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改變未來生活的12項技術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102年5月下旬公布,從100種科技中選出有可能在2025年帶來14兆至33兆美元經濟效益,且可能改變未來生活、企業經營與全球經濟的12項科技:

1. 移動式網際網路
2. 知識工作的自動化
3. 物聯網
4. 雲端科技
5. 先進機器人技術
6. 可自主或半自主導航與駕駛的交通工具
7. 新一代基因組學
8. 能源儲存
9. 3D印刷
10. 更強韌和更有傳導性的先進材料
11. 石油和天然氣探勘與發現
12. 再生能源
資料來源 Business Insider

References:

  1. James Manyika, Michael Chui, Jacques Bughin, Richard Dobbs, Peter Bisson, and Alex Marrs,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Advances that will transform life, business, and the global economy, Insights & Publications,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MGI), May, 2013, http://www.mckinsey.com/~/media/McKinsey/dotcom/Insights%20and%20pubs/MGI/Research/Technology%20and%20Innovation/Disruptive%20technologies/MGI_Disruptive_technologies_Full_report_May2013.ashx
  2. Aimee Groth, 12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That Are Changing The World, Business Insider,  May 23, 2013,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mckinsey-technologies-that-will-disrupt-our-world-2013-5#ixzz2UmGy2AAO
  3. 陳維真,改變未來生活與全球經濟… 美智庫公布12項破壞性科技,自由時報, 2013年5月26日,http://tw.news.yahoo.com/改變未來生活與全球經濟-美智庫公布-12項破壞性科技-221209435.html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學生喜歡可在平板上使用的電子教科書

Photo:flickingerbrad/flickr
開學季對於很多商家來說是一個旺季,舉凡各種文具用品,書籍簿本等都是商機。近年來行動裝置的普以及豐富的數位內容,給了學生與家長另一個有別於傳統的選擇。
尼爾森(Nielsen)在2013年第一季具連結能力的裝置季報中,於一則父母是否較樂於讓孩子使用電子版本教科書的研究中表示,71%有平板電腦的學生有興趣使用平板電腦上電子書版本的教科書。Google 是注意到這個趨勢的公司之一,學生現在可以在Google Play 上購買或租用數位教科書。

在年齡超過13歲且會在學校中使用自己的設備的學生中,由尼爾森所提供的圖表中可以看出,51%的學生會使用自己的設備搜尋網路上的資料。此外,46%的平板的擁有者會用它來收發電子郵件,42%會閱讀電子書,40%會用來作筆記,30%會用來作老師指定的作業。
對於11歲以下的學童,78%擁有平板的父母,會讓孩童在家中使用平板。54%的父母表示是基於教育的目的讓孩子使用平板。不過即便某些家長期待有多一點教育相關的內容,但仍有五分之一的父母即便被提示將會有更多的教育內容可以使用,他們仍然不允許孩子使用平板電腦。

參考資料
Vignesh Ramachandran, Most Students Want to Access Textbooks on Tablets, Mashable, 8/29/2013, http://mashable.com/2013/08/29/nielsen-textbook-study/

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年長的臉書活躍使用者-105歲


105歲不用人照顧就已經偷笑了,竟然還可以當長期義務志工,並且可以自己開車,真是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剛於2013年1月22日度過105歲生日,出生於1908的Edythe Kirchmaier老奶奶,去年成為Facebook年紀最大的註冊使用者,Facebook甚至為了她修改程式,因為Facebook的系統認為1908年不是一個正確的出生年份。她也是加州最年長的駕駛,在86年的駕駛歲月中從不曾收到超速或違規停車的罰單,也不曾發生過意外
她於8/23在她的臉書寫道,有匿名人士於昨天(8/22),捐給她一輛Honda Civic新車,而且她長期擔任志工的人道組織Direct Relief,給了她一個恰到好處的特殊停車位,感到非常的感動。

以改善世界各地受到貧窮、疾病、與內亂所影響之民眾的健康與生活的Direct Relief組織的發言人表示,過去40年來Kirchmaier老奶奶,持續奉獻她的時間帶給世界各地的人更健康的生活,自願每週到Direct Relief擔任志工,並且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因緣際會地參與救災工作,至今仍持續參與。

她在今年稍早於2月份接受NBC的Jay Leno於The Tonight Show訪問時談到,她的父親與兄弟都活到90歲,母親因為手術的原因所以較早過世,她的兒子72歲、女兒則是70歲,看來家族有長壽基因。
她在接受訪問過程中言談風趣、口齒清晰、思路順暢,真是不簡單。她認為汽車與飛機是在她的生命中最偉大的發明。她也是數位裝置的使用者,擁有電腦、印表機、數位相機、平板電腦等。
施比受更有福,看她長久以來持續不斷的奉獻付出,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樂於嘗試新的科技與事務,這應該也是她可以如此長壽的原因之一吧。

參考資料

  1.  Fran Berkman, Facebook's Oldest User, 105, Gets a New Car From Mystery Donor, Mashable, 8/27/2013, http://mashable.com/2013/08/27/facebook-oldest-user-new-car/
  2.  http://www.facebook.com/edythekirchmaier105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無線智慧手機充電站

現在的智慧手機非常耗電,若是一直掛在網上,則耗電量更大。依據Digital Power市場調查公司的CEO Mark Mills最近所提出的報告顯示,一台iPhone考量使用網路以及一般的使用情況下,假設每月使用1.5GB資料量,且假設處理每一GB的資料需要耗掉19KW,最差狀況下一年大約要消耗掉361度電。若以現在台灣電價最低的一度2.1計算,大約需要758元。若是夏天夏季電價加上空調用電的增加,費用可能要加倍。若與通過能源之星認證的中等尺寸電冰箱每年平均耗電322度相比,手機的耗電量竟然高過冰箱。雖然這個數據是極端的情形下的估計值,不過卻也顯示了手機的耗電量是不容忽視的。依據Bryan Walsh的報導,數位設備大約用掉全世界1/10的電量,而且這個數字是持續增加的。
上述研究與報導的資料,事實上也隱含一個情況,就是行動裝置的電力持續問題。若是大量使用無線網路下載資料,智慧手機大概只能撐一天,若沒有攜帶備用電池,則可能就需要充電器,但問題是一般人不會隨身攜帶充電器。幸好,台北某些捷運站自去年開始,就設有免費的行動裝置充電站,方便乘客臨時充電之用。這項立意良好,但是有幾個潛在問題1)僧多粥少,可能要靠運氣才可以使用,特別是在交通尖峰時間,2)充電時人不可以離開,否則手機可能會遺失,3)若是特殊充電器規格,可能得隨身攜帶充電線。

最近一位稱為Jeffrey Maganis者,成立了一家稱為ChargeAll的公司,這家公司專注於各式手機充電器的製造。最近推出一款類似自動販賣機一般的付費充電站,讓有需要的人可以付費(大約美金1~5元),以無線的方式進行充電。這個充電站可以擺放在人潮密集的地方,例如賣場、速食店、超商等地方,因為充電時可以上鎖,所以手機充電時,顧客可以先去忙別的事情,稍後再回來取件。這是一個蠻不錯的點子,如果在一些大型活動場合,例如燈會'展覽'或是演唱會等場合,擺在適當的地方應該會有不錯的回收。而且這個充電站也可以當成數位看板,以播放廣告,算是一舉數得。
星巴克的CEO Howard Schultz已經宣布某些位在波士頓與矽谷的店,將會提供這個免費的無線充電站,以服務星巴克的顧客。
看來處處是商機,但是太方便反而是一種浪費的推手,如何看待這個方便的裝置,見仁見智。

參考資料
  1. 大陸新聞中心,研究顯示iPhone每年耗電超過冰箱,8/20/2013, http://www.nownews.com/2013/08/20/91-2976719.htm#ixzz2d8vkDnbb, NowNews
  2. 東森新聞, 北捷來「電」了! 6大車站設免費充電站, Yam新聞, 3/2/2012, http://history.n.yam.com/ebcnews/life/201203/20120302824848.html
  3. Mark, P. Mills, The Cloud Begins with Coal, 08/2013, http://www.tech-pundit.com/wp-content/uploads/2013/07/Cloud_Begins_With_Coal.pdf?c761ac
  4. Bryan Walsh, The Surprisingly Large Energy Footpri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Time Science and Space, 8/14/2013, http://science.time.com/2013/08/14/power-drain-the-digital-cloud-is-using-more-energy-than-you-think/#ixzz2d8t2zzkr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3D列印生態系的生力軍:大眾價位的3D立體掃描器

剛剛於2013年6月被Stratasys收購的著名3D列印設備製造商MakerBot,於2013年SXSW發表的桌上型3D掃描器,預計於2013年10月中開始出貨,這台配備雷射裝置的掃描器售價美金1400元,若加上維護合約與搭配這台掃描器的軟體MakerCare,須另外加美金150元。
這個大眾價位的3D掃描設備的出現,代表3D列印或是複製,將要開始起飛的象徵。
3D列印須要有模型才可以列印,而這個模型可以使用CAD/CAM軟體產生,但是這種軟體的價位與使用性,會讓一般的普羅大眾却步。或者也可以使用3D立體掃描器,取得物體的立體模型,以便進行複製。這種方法容易許多,但是這種立體掃描設備,通常價位也是不低。現在有這種平民價位的立體掃描設備出現,可以預見它的普及性將會大大提升。
MakerBot的立體掃描器,利用兩個雷色光以及一個攝影機,在幾分鐘之內就可以取得,最大可以高8英吋,直徑也是8英吋的物品的立體幾何資料,並且可以轉換為幾種標準的檔案格式。

參考資料
Stan Schroeder, MakerBot Digitizer Lets You Turn Objects Into 3D Models for $1,400, Mashable, 8/24/2013, http://mashable.com/2013/08/23/makerbot-digitizer-2/

時速可達164公里的自行車

一輛自行車可以騎多快?目前的世界最高紀錄是由 Fred Rompelberg在1995年所創下的167 mph(時速167英里,大約為268公里)。

最近位於倫敦的一位稱為Tom Donhou的車架製造商,宣稱一台手工打造的自行車,在道路上的行車時速可以到達80英里(約為128公里)。而在室內的測試中,時速甚至可以到達102英里(約164公里),這個速度對於自行車來說,真是不可思議的數字。

Donhon的這輛自行車是在幾位朋友的協助下,以客製化的工程技術所組裝而成的玩意兒。打造這輛自行車的目的多少是要展示自家工程技術的價值,另一方面也真的是要打造一輛可以飛快行進的自行車。相較之下,一般民眾在一般的自行車上,在相同的騎乘條件下,大約的時速是25英里(約為40公里)。為了要達到如此高的速度,由該車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它的前後齒輪的比例,即便是跟競速的公路車相比,都是極度誇張的不成比例。一般車輛的前齒輪齒數大約為20~50,而這輛自行車的齒數為104齒。此外,Donhon也試圖將齒鍊條下壓到接近地面,以及降低把手的高度,以便讓車輛行進間更穩定。
Donhon改裝自己的福特Zephyr汽車,使得可以讓自行車緊密的跟在後頭,以當成前導車以及擋風作用。
依據Donhon的測試報告,他的這輛自行車無法打破Fred Rompelberg的紀錄,不過卻對自己藉由自家的技術可以達到如此快的速度感到非常興奮。此外他也強調這是英國的技術,也是一般的手工技術(猶如在自家後院打造的一般)
由Youtube中看到Fred Rompelberg創造這個紀錄的影片,以及Tom Donhou的影片可以看出,Donhon的測試方式應該是follow Fred Rompelberg的作法。不過Donhon有交待整個車子的製作過程,誠如其自己所說的,是使用自家後院的技術與設施打造出來的自行車,可以有如此成就,值得敬佩。

參考資料

  1. Luisa Rollenhagen, Custom-Engineered Bicycle Hits 80 Miles per Hour, Mashable, 8/23/2013, http://mashable.com/2013/08/22/bicycle-80-mph/
  2. http://www.donhoubicycles.com/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5wmkXu_v2k
  4. Wikipedia, Fred Rompelberg,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ed_Rompelberg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首爾北漢山爬山

北漢山國家公園位在首爾市,類似陽明山國家公園位在台北市一般,都是屬於都會型的國家公園。北漢山國家公園是於1983年成立的韓國第15座國家公園,它的面積大約為80平方公里。而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於1985年,面積大約為115平方公里。兩者差不多時間成立,不過陽明山國家公園大約比北漢山國家公園大了1/3。北漢山國家公園以Uiryeong Pass為中間分成兩區域,其中北漢山位於南邊,而道峰山位於北邊。
因為緊鄰首爾,因此這個國家公園週邊的居民達到約2千萬人。也因為如此所以每年約有500萬人到訪,這個人數名列金氏世界紀錄的”單一區域最多人到訪的國家公園”。不過也因為太多人到訪,所以使得當地的生態受到影響。北漢山國家公園內有十幾個峽谷和花崗岩山峰,且在這之間有清澈見底的溪流穿過,創造山和水之間的和諧。北漢山國家公園內有超過1300種的動植物,也有超過100個佛教寺廟,甚至有的達2000年的歷史。
北漢山:北漢山國家公園最富盛名的登山步道應該就是北漢山登山步道,不過公園內其實有13條登山步道。
爬了非常久的文字,還不是很確定如何到北漢山。
2013/7/10早上霧氣很重,氣象報告會有雷雨,還是出門。
700搭乘1號地鐵到鍾路3號轉3地鐵
0720搭乘3號地鐵前往320
0740到達舊把撥,由1號出口出站
開始恐怖探險之旅
買了早餐,一出站不知道要如何走,尋問路人也沒有頭序。
0755在一個看似站牌處吃早餐,並且觀察公車。對向看到704公車表示是對的,再來要看方向。
問了旁邊大樓門禁人員,雞同鴨講一陣子應該是對的方向,看到車子來就跳上車。還好車子有用英文報站名,但是旅店櫃檯幫忙查詢的站名是用韓文寫的,其實自己也看不懂。
發覺車上有幾位也是要登山打扮的人,或許待會可以跟他們下車。結果他們早早在一個經驗告訴我不可能是的地方下車,因此沒有跟他們下車。這下子沒救了,只好用那韓文的地名問一位阿兵哥,他指引我下車。
下車後完全看不出有登山步道的樣子,心裡涼了半截,事後知道往回走50公尺就是進入的路口。在徬徨之際發現旁邊有一個似乎可以登山口的步道,事後發現它是可以進入一座寺廟。進入一下子一位阿桑滿臉狐疑的望著我,二話不說立刻遞給她地名,她指引我一棟看起來不像住家的建築物,心中竊喜這應該就是遊客中心。靠近後發現不是,而是一個孝子洞什麼中心的,進去又是雞同鴨講一番後,工作人員指點我一個位置,我依據指示前往,到達某一個路口,沒看到半個人可問心中真是徬徨加沮喪,比對手邊的資料毫無頭緒。其實這裡彎進去就是了。若是當時有任何山友或是路人,一問大概就ok了,但是都沒有,心想那就往前再坐幾站公車看看。
看到來了一輛34號公車,跳上去發覺不對勁,所有的資訊全是韓文,坐了一段距離發現剛經過一個高架道路,心想高架道路不可能跨過國家公園,知道坐過頭了立刻下車。
走到對面搭往回頭的班車,發現一位頭包頭巾也背一個背包的歐吉桑,看來是要登山,問題是他腳踩拖鞋又不像登山。先來了一輛34號車,決不可以再犯錯,搭乘下一班的704號,結果那位歐吉桑也是搭這班車。上車後一直很注意站名播報。經過一陣子突然看到北漢山的站名,心想應該是這裡吧,即使錯了也要試看看,結果這位歐吉桑也是要下車,心中竊喜應該是對了。。
下車一看是剛剛下車的前一站,而且可以看到漢字的北漢山城指標,心中真是百感交集五味雜陳,晃了一大圈回到原點。不過旅行本來就是一個探險過程,真是有夠刺激,還好方才沒有放棄。
尾隨歐吉桑往登山口前進,結果這位歐吉桑卻進入旁邊小吃店,而且看到旁邊的立牌寫school zone ,也沒看到先前得到的資訊說這裡有很多運動用品店,心情開始低落,只好再問旁邊賣東西的阿伯,他很快且明確的指出往前走就是了。
果然沒多久就出現與預期相符合的景象,運動用品店,國家公園管理處,登山步道等。
0910在北漢山站下車。
0925通過國家公園入口。
0956白雲台登山階梯步道入口。
1115白雲台標高836公尺,北漢山國家公園最高峰。跟據Mytrack 所記錄的資料,整個步道大約由100m爬升約750m。
1220會到步道起點
1245回到國家公園入口
公園入口



山頂
因為天氣非常不好,斷斷續續的下著雨,加上主要登山步道都是石塊,所以很不好爬,下山時也滑了幾次,幸好都無大礙。上山時過了大東寺之後的1.6k是比較不好爬的部份,特別是下雨天。另外最後的400公尺,某些地方需要手腳並用才可以上去。在峰頂一片白茫茫能見度大概只有5公尺。下山時身上沒有一件東西是乾的,包括背包內的所有東西。
這次完整的紀錄到北漢山的登山路徑,而且goHIKE也發揮了作用。除了是第一次在海外爬山之外,也是爬上首爾北漢山國家公園的第一高峰。還是一個字:爽。
依據經驗,正確的到達北漢山的方式應該是:
由Hostel Korea 步行到1號線新設洞(126)搭到鍾路3街(130,329)換搭3號線到舊拔打(320)由1號出口出站,往回走約10公尺,在公車Gupadal站搭704公車,約經過9站就可以到北漢山站。
一般的書或是文章會說也可以搭34,我的建議是不要搭,除非你懂韓文,因為34公車內外全部包含站名顯示全部是韓文,而704至少還有英文標示。
goHIKE登山導覽系統

北漢山軌跡

北漢山高度
704公車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