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錯把黑冠麻鷺當鴞

 春天萬物甦醒,生物除了享受春天帶來的蓬勃生機,以及豐富食物外,也忙著傳宗接代的事情。這過程中最鮮明的意象是鳥鳴,特別是求偶的鳥鳴聲。號稱中國四大鳴禽的白腰鵲鴝,是人們活動頻繁的郊區最常聽到的聲音,其他的鳥類則低調些。大部分鳥類求偶時機,跟人們活動時間重疊,不會造成人們的困擾,卻也帶來熱鬧的氛圍。

不過少數鳥類,特別是夜行性的鳥類,有時候則會擾人清夢,這其中被投訴最多的當屬南亞夜鷹。隔壁幾戶人家,五樓頂是夜鷹最常光臨處所。「夜」表示它在夜間比較活躍,「鷹」表示它是猛禽。求偶季節入夜後,它幾乎每天終夜低空盤飛鳴叫,的確造成人們某些程度影響。
上個月底,大約與夜鷹求偶同時間,出現另一種鳥禽聲音。附近國小校園種植的楓香樹,曾經安置讓領角鴞育雛的小屋,最近楓香被移植到校園其他角落,該小屋似乎受到影響。直覺認為伴同夜鷹出現的聲音可能是領角鴞或黃嘴角鴞,因未曾親眼目睹過它們的廬山真面目,因此渴望這陣子有機會目睹。
地震當天傍晚又聽到鴞的叫聲,感覺非常近,連家人都問這是甚麼聲音。放下碗筷,趕緊拿相機出門。剛打開院子門,便發現它停在對面住家屋頂,趕緊拍了幾張聊勝於無的畫面,根本看不清楚,只知道塊頭很大。它不一會兒飛走,不久又飛回來附近,但都無法取得可看的畫面。知道它的體型就好,只要活著總是有機會目睹。
地震滿一週前夕的夜晚,又再度聽到它很清晰的叫聲,也發現它停在隔壁原先是夜鷹的地盤處,趕緊拿相機再度追逐,無奈根本無法拍到清楚畫面。
該戶人家頂樓距離自家院子超過二十公尺距離,加上該處沒有任何光源,自己手中普通長焦距類單眼,根本是拿水槍跟加農砲對幹。
從七點多追逐到將近十點,拍了難以計數卻毫無用處的畫面,真是很沮喪。而且不知啥原因,它持續停留在該處,彷彿嘲笑般對自己招手,來啊來啊來拍啊!
忍受不了誘惑,但又奈何不了,向高手求就吧!上網查詢低光源、夜間拍攝技巧,沒啥鳥用。
突然想到手電筒製造光源這件事,趕緊拿出頭燈,還真可以製造光源,終於可以取得稍微清晰的影像,但距離太遠,光源還是不足,加上長焦距光圈縮小,還是無法取得絕對清晰畫面,但已經足以做判別。

「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沒親眼看過鴞也看過圖片」,怎麼看都不像自己所認識的鴞,是因為角度關係嗎?但嘴型很明顯不是猛禽的模樣。Google Lens辨認後也給了一些奇怪的答案,開始懷疑它是其他鳥類。
以「夜間求偶的猛禽」關鍵字搜尋,在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所建立的「夜間動物聲音資訊網」,看到一句關鍵詞「...在林子或公園裡聽到類似貓頭鷹的聲音,那是黑冠麻鷺的求偶聲,...」,終於知道答案,它是黑冠麻鷺,不是鴞之類的猛禽,一聽到該網站內黑冠麻鷺求偶聲,以及所拍到不甚清楚的影像,可以確認就是它。
搞到將近十一點,得到這個啞然失笑的結論。雖然不是想看到的鴞,卻很意外知道這種再熟悉不過的鳥禽,求偶期間會有這招也足以。

(4/13)下午到附近國小活動,遇見一隻在草坪上覓食的黑冠麻鷺,有極大可能性是夜間在住家附近尋找配偶的傢伙。



參考資料
https://www.froghome.org/Night/brid/Gorsachius_melanolophus.html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AIGC隨興水墨畫

  Graphics generated Copiloting with DALL-E3 bundled in Microsoft Copilot. 

Statement1: 中國水墨山水畫,遠方是雲霧繚繞的層疊山巒,近處獨自一人的長髮飄飄的妙齡少女,凝視遠方山巒。

Statement2: 中國彩色水墨山水畫,在中國徽州巷弄間,近處獨自一人的長髮飄飄的妙齡少女,凝視遠方

Statement3:中國彩色水墨山水畫,張燈結綵的春節,安徽傳統徽商住宅櫛比鱗次的巷弄間,近處獨自一人的長髮飄飄的妙齡少女,凝視遠方

Very impressive!


2024年2月20日 星期二

走春水社大山

  摘要


前天老友來訊息邀約同遊水社大山,去年五月份曾與他走訪過,收穫豐盛但有些遺憾,因空氣品質不佳,未能俯視日月潭美景。目前雖然仍屬冬季,但南風已起,白天氣溫逼近攝氏三十度,空氣品質與能見度,有機會彌補上次的缺憾,爽快地答應邀約。
去年七點半起登,下午二點四十回到登山口。這此也是七點半過後起登,不到一點半回到怡達邵登山口,路程距離相同,等於比上次快一個多小時。時間縮短的原因:
  1. 上次與友人首度造訪,不知道路況,去程半走半等他,耽擱不少時間。有過一次經驗知道路況,且今天路上遇到一些山友,因此相約定時透過訊息告知位置,各自依腳程前進。
  2. 首次造訪的步道,習慣性紀錄步道里程、軌跡、與步道特徵,耗去一些時間。一年間步道沒明顯變化,因此不須詳細記錄。其次,步道沿途植物特徵,上次也了解不少,此次沒花太多時間於此。
  3. 上次造訪適逢雨季,路面較濕滑,且不少路段樹根盤據,更需要小心翼翼通行。現在是乾季,即便樹根盤根錯節之處,也可以輕鬆通行,整個行程皆未用到登山杖,前進速度可以快些。
這是主觀的因素。
包含休息時間在內,於六小時內完成,約略快於建議的健行時間。
起登前,有兩隊各為兩人的隊伍已經上路,中途超越後,最早抵達三角點,返程時與他們相會,速度確實約略高於其他山友。
返家後,匯出今天所拍的相片,將近四百張的誇張數量,剔除影像品質不佳或重複者,尚有將近二百八十張。今天所取得的畫面,絕大部分皆與上次取得的有互補性。
路況概述
步道景觀跟上次到訪最大的差異是乾濕,上次恰逢雨季,步道較濕滑,但週邊植物與生態較豐富。此次為乾季,步道乾早易行,但週邊植物則顯得沒什麼生機,大片杜鵑林尚未有任何動靜,連沿途巨大護欄繩索打結處的石葦,僅存的一些也顯得奄奄一息。其它沒顯著差異,去年的已經詳細記錄,此次不再贅述。
走訪水社大山的民眾,通常從青年活動中心登山口上山。上一次是從這裡出發,也回到此處。步道於一點六公里處,與從伊達邵登山口上來的步道交會。這段步道的距離一樣。
舊地重遊,總希望有點新鮮內容,回程在這個岔路口轉往伊達邵步道。這條步道的維護明顯沒有另一條完善,不少木製階梯腐朽,數個地方路樹傾倒,邊坡桂竹倒向步道,對健行多少造成干擾,不過仍可通行。
這條步道某一側沿途種植巨大竹子,叢生特徵不是孟宗竹,但明顯比毛竹粗,不知是否為從緬甸引進的巨竹品種,這些竹子落葉幾乎鋪滿步道。乾季徒步其中,沒有特別危險性,若雨季路面濕滑,又有這些樹葉與竹葉,稍微有危險性。
伊達邵登山口沒有任何標示,出口處兩旁為當地居民住所。若欲從這裡上水社大山,需要稍加留意才可發現。媒體報導由於山友打擾當地居民生活,因此這個步道禁止通行,根據觀察到的步道現狀,雖沒拉上圍籬硬性阻止,也算是一種柔性阻止。若無特別考量,建議從青年活動中心上山。
伊達邵碼頭
原本跟夥伴約定在伊達邵等他開車過來,抵達時發現離夥伴下山尚有一個小時,決定徒步回活動中心。上一次來此是二十年前,陪兩位來台從事學術交流的上海交大教授到此旅遊。沒甚麼印象,感覺有些陌生。請教附近自行車出租店職員是否可以沿湖邊回到活動中心,她告知不行,必須沿著公路走回去。有點失望,去年在纜車站旁似乎看到沿著湖邊的步道可以前往伊達邵,可能是記憶有錯。
再請教她,往前到湖邊只有碼頭?得到肯定答案。回她一句,碼頭有甚麼好看的!她回答,碼頭就很好看了!衝著這句話,決定前往碼頭瞧瞧,這才發現記憶是正確的,碼頭與纜車站間確實有一條湖邊步道。我問的地點是活動中心,得到否定答案,若改為纜車站,會有不同的結果。
元宵節尚未到來,目前還是屬於年節期間,這裡有不少遊客。天氣真是晴朗,藍藍天空配上些許白雲,真是令人感覺心曠神怡。
在碼頭待一會兒欣賞美麗的湖光山色後,沿著湖邊步道邊走邊欣賞週邊生態與景觀,經由纜車站回到活動中心,剛好跟夥伴同時抵達。
今天的行程也算是擬環形縱走,活動中心起登,三角點折返到一點六公里處,切往伊達邵登山口,再經由碼頭與纜車站回到活動中心。若不耽擱,兩個登山口間徒步半小時內可抵達。
健行觀察與心得
首先談談與上次觀察的異同,將對比敘述於下。
(1)上次目睹猴群吃筍子,這次目睹猴耙冬筍

這次再更多地方見到獼猴,剛於活動中心停好車,旁邊樹梢傳來巨大聲響,猴子在樹上活動所造成的聲響。於綿延約兩公里孟宗竹林前,見到幾隻在步道旁活動的猴子。也在孟宗竹林內遇到幾隻在竹內遊蕩的猴子。這個季節的筍子稱為冬筍,竹尖尚未破土前,竹農已經捷足先登挖走了,猴子沒有機會如上次般摘嫩筍吃。
整片孟宗竹林到處是挖掘過筍子的痕跡,也遇到兩位帶鋤頭,準備挖掘筍子的民眾。本想打招呼,但想到遇到山老鼠的風險,還是當作沒看見為妙。
觀察這幾隻在竹林內遊蕩的猴子,其中一隻似乎用前肢耙土,欲拉出被竹農挖掘而裸露的地下莖,它的目標不是地下莖,而是漏網之魚的冬筍。
兩次的經驗雷同,上次是摘筍子,這次是挖冬筍。
(2)上次欣賞紅頭山雀,這次為松鴉與黃腹琉璃
上次在三角點休息時,巧遇一群在附近覓食的紅頭山雀,第一次認識這種中海拔山區常見的漂亮鳥類。
這次在三角點待不久,沒如上次般幸運,遇到可愛的當地住戶。兩個原因沒待太久,首先是來此活動的山友比上次多不少,不希望在此遇到其它山友,其次來時路上已經有過驚喜。
里程在接近五公里前,被前方樹上動靜吸引,發現一隻鳥類身影。這個地方樹冠層雖然茂密,但這隻鳥屬於中型鳥,又穿梭於樹冠層下方,很容易追蹤搭它的身影。
一發現它的蹤影,立刻小心翼翼但迅速地準備相機,不要驚擾它。穿梭於樹冠層下方,不時往自己所處位置張望,深怕被它發現。還好沒有飛走,而且逐漸往這邊靠近,真是太驚喜了。可以清晰看到它身軀時,發現它的嘴角兩邊各有一道黑色的線條,像極了兩撇鬍子,樣子真是可愛。大片前胸顏色為類似膚色的米黃色,非常好看又特別的鳥。
最後揭曉它為何朝自己所在位置張望,目標不是人,而是位於樹幹上一條肥嫩的幼蟲。吃完大餐後,它沒立即離開,只是移位到較密的樹冠處,意思是老哥,該繼續上路了。
返家比對後得知它稱為松鴉,出現於中高海拔的台灣特有亞種鳥類,首次認識這種漂亮的生物。
另外捕捉到頭與喉部為黑色,胸部為橙黃色的鳥,沒看到背部,無法很肯定它的名稱。根據棲息地與觀察到的特徵,可能是棲息於中海拔山區,臺灣特有亞種的黃腹琉璃。
今天捕捉到的鳥類都是首見,而且都是台灣特有亞種,真是很幸運。
沿途聽到繡眼畫眉、山紅頭、白耳畫眉等鳥類聲音,也偶爾發現身影,不過沒捕捉到清晰身影。雖非食物豐沛的季節,山林間的鳥類還是很活躍。
這次認識松鴉與黃腹琉璃,上次僅觀察到紅頭山雀,這次有互補性又多一種。
上次欣賞台灣杜鵑與埔里杜鵑,此次尚未登場。
(3)兩次均見到水晶蘭
這次行程對於水晶蘭完全沒有任何期待,乾季期間地面幾乎沒有腐質層。過了位於四點二公里處遮雨亭沒多久的杜鵑林內,某一處需要用手攀扶步道旁枝幹的路段,眼光因而有機會掃過一株大樹的根部,也因此驚喜地發現幾株個頭不高的水晶蘭。跟上次看到一大片的景象相比,這次雖然只有幾株卻更驚喜。真是有緣百里來相會。

(4)木竹之爭
木竹之爭持續進行,一年間的變化不大。但竹林較占上風的趨勢沒改變,除非人為干預。根據自家院子十幾年前種植幾株唐竹的經驗,人很難干預這個趨勢。
這次看到一個更明顯的畫面。一株胸徑粗壯,高聳入天的大葉苦櫧,孤零零地身處於孟宗竹林內,它的樹冠位於竹林之上,所以不會被竹林陰斃。但竹子也不是省油的燈,到處亂竄的竹子地下莖,顯然也穿梭於樹根間。某一株於樹根間的地下莖節嫩芽,發現可能的突破點,因而從樹幹根部的中空處竄出。若竹子持續從這個破口竄出,難保這株大樹不會被竹子從根部撂倒。這個畫面,看起來令人怵目驚心。


(5)大葉苦櫧
上次「錯把馮京當馬涼」的搞笑經驗,這次經過它的身旁,仍再看它身上名牌一眼,也因而發現它旁邊夥伴,被孟宗竹穿心的驚悚畫面。

(6)石葦盆栽
上次處處可見的石葦盆栽,冬天枯水季,大部分的盆栽暫時消失,少數殘存者也處於奄奄一息階段,等待雨季到來重現生機。

安全山域
水社大山海拔超過二千公尺,長度約五點五公里,海拔落差將近一千三百公尺,平均坡度超過百分之二十,有點挑戰性。但位於日月潭風景區周邊,整個步道狀況良好,步道1.6K到3.8K之間,種植經濟作物孟宗竹,不是鮮少人跡的區域,是相對安全的步道。而且登山口就有舒適的住宿點,值得經常來此踏青探訪。
水社主峰
途中超越第一對山友,他們問,要去主峰嗎?回答,水社大山。對方沒有回應,自己也沒有追問,認定水社大山山就是主峰。
在三角點追逐一隻蝴蝶,無意間瞄到一條不小的紅布條,上頭似乎有主峰與600字樣,也沒特別在意,心繫家裡的事情,想要早點下山返家,沒心思探險。
剛離開三角點不久,超越的第一對山友也抵達,正好打電話給兒子,沒與他們打招呼,只聽到其中一位說,腳程好快。他們也不差,可以與自己拉的這麼近。又過不久也與大帥照面,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相較於上次可用神速形容。
在登山口與大帥會合後,閒聊整個行程,他提到那對山友要去主峰,又是主峰!他抵達三角點時應該會遇到他們,因此請教是否相遇,得到否定答案,證實他們是往水社主峰。
查詢後得知有有二等三角點的水社大山,並不是最高峰,再往前約600公尺的「水社主峰」才是最高點,但只有水泥土地界標無基石。大山海拔2059公尺,主峰海拔2112公尺,這六百公尺位於平緩的稜線,來回大概只需半小時。等了大帥超過一個小時,若走這一段路也不會耽擱回家行程,得知後有點扼腕。這樣也好,埋下再次到訪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