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山素英

一種開著跟絡石很像之小白花的山素英(Jasminum nervosum Lour.),自己在爬山時偶而就會看到這種花,而且會被它的香氣吸引。這是一種分布於中國南部到印度的常綠蔓狀灌木,可耐旱與高溫,通常是春季開花,於4~8月之間結果。有人告知它的果實變成紅黑色時可以吃。







參考資料
http://tpbg.tfri.gov.tw/PlantContent.php?rid=597

絡石

絡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因為它會經常爬在石頭上面,所以稱之。又有人稱為白花藤或是星星茉莉花(star jasmine),它是夾竹桃科絡石屬植物,屬於常綠攀緣木質植物,原生於亞洲東南部,包含日本、韓國、中國南部與越南等地,很訝異跟自己熟悉的夾竹桃差異頗大。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络石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achelospermum_jasminoides

三裂葉葛藤













台中八寶圳引水口與進水口





Google Earth截圖

引水口

入口圍堰

入口圍堰

圍堰尾端

圍堰尾端

八寶圳進水口

八寶圳進水口

八寶圳進水口分洪道

八寶圳進水口排洪溢水堰
八寶圳與電火圳分洪口閘門

八寶圳與電火圳分流

八寶圳與電火圳分流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著生杜鵑

在石岡羅望子生態教育休閒農場看到稱為著生杜鵑的植物,開著很漂亮的花朵。著生杜鵑的著生表示它是附生(著生)植物,著生表示它是依附在其它活體植物上面生長,這跟印象中杜鵑的生長方式不同。依據查到的資料得知,它常著生於檜木及闊葉樹幹上或岩石上之腐植土,是台灣特有種的稀有植物,也是唯一開黃花的台灣原生杜鵑。而它的花朵跟熟悉的杜鵑,例如台大耶林大道的杜鵑,有相當差距,看起來漂亮許多。所以若不是有人介紹,看到這種植物大概不會關聯到杜鵑。




在農場看到的著生杜鵑的葉子似乎跟一般杜鵑的葉子或是網路上查到之台灣開黃花的原生杜鵑的葉子有些差異,看起來有點像越橘的葉子。另外花朵也比原生的著生杜鵑來的漂亮與大朵,所以應該是有改良,或是亞種,這倒是需要再查看看。

參考資料
http://bruce0342.blogspot.tw/2010/05/blog-post_12.html
https://i-hua.blogspot.tw/2012/03/210_29.html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荔枝椿象

在豐原中正公園登山步道上,看到樹枝上有一種長的很奇怪的昆蟲,因為有點距離所以看的不是很清楚,拍了幾張照片,回家後仔細瞧相片內容,發現長得像是甲蟲,也沒有很在意。


隔天在自由時報的報導中,透過圖片得知它叫做荔枝椿象,原產於中國,於1999年首度於金門發現蹤跡,依據農業專家的估計,全台灣可能都已經淪陷。
依據報導,荔枝椿象不僅會對果樹造成危害,人體皮膚若被它所噴出的酸性臭液噴到,可能會造成腐蝕性傷口,甚至有人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我的天啊,還好沒有想要接觸或是靠近,否則後果可能會不堪設想。
更誇張的是,它還曾經被發現產卵在民眾晾曬的衣服上,真是不可思議。

參考資料
陳建志,獨家》荔枝椿象蔓延台中 專家研判全台已淪陷,自由時,2017-04-04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025229

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

跳舞女郎

最近偶而可以看到花形很漂亮的藤蔓,包含在新社月湖社區跟豐原南坑附近,在台灣有一個很特別的名稱是跳舞女郎。
它原產於印度南部Mysore的Thunbergia mysorensis,因為它的形狀有點像小號樂器,又因為它來自印度麥索爾(Mysore),所以又稱為Mysore trumpetvine(麥索爾小號藤)或是印度時鐘藤(Indian clock vine)。又因為它的外型與尺度得關係,所以有時又被稱為女士拖鞋或是洋娃娃鞋,在台灣則是稱為跳舞女郎或是時鍾藤。






它跟之前庭院棚架上種的大鄧伯花一樣,都是屬於爵床科的藤蔓類植物。曾經在棚架上大鳴大放的大鄧伯花,去年已經全數剷除,原因是造成不少災難。它的地下莖讓本來平整的草皮整個隆起,費了很大的勁尚無法全部清除。另外因為它的枝葉與花朵,吸引無數的螞蟻與介殼蟲,讓區區5年的棚架,部分已經腐朽,還好緊急將之去除,才保住棚架的半條命。
不知道同屬於爵床科的跳舞女郎會不會也有相同的狀況?

資料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unbergia_mysorensis

http://www.nmns.edu.tw/public/BotanicalGarden/flowers/2015/spring/0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