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天才是天生或逐漸養成?



開車上街,等候紅綠燈期間看到路旁中華電信交接箱上頭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人不是生下就是天才,而是逐漸成為天才— 西蒙·波娃」。
查詢後得知西蒙·波娃是擁有眾多頭銜的法國女性哲學家,有非常多的著作,跟這句名言類似的另一句話「女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讓她成為女權主義代表。
電信交接箱也算是一種不討喜的路上障礙物,中華電信美化箱體,並題上出自名人的激勵人心話語是一舉兩得。「天才不是生而為天才,而是逐漸成為天才」,具有激勵人心的作用,鼓勵人們只要努力就有成功機會。若改為「成就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逐漸努力而得」,不需要名人背書,可能會更接近真實。
說實在話,天才還真需要天生,後天是培養不來的。自己非常肯定窮一生之力,都不可能有名垂千史的眾數學天才,或任何領域先驅的成就。天才兒童的英文字是gifted child,讓兒童成為天才的能力是天賦的,是上天的禮物(gift)。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電影中,麥特·戴蒙所飾演的年輕人威爾,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四處遊蕩,在MIT擔任清潔工,卻可輕易解出獲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費爾茲數學獎得主教授困擾的難題,聽到教授說出不中聽的話語,二話不說把解出的內容燒掉,這位藍伯教授趕忙撲滅燒掉大半的解題紙,並說出「我常希望不曾遇到你,那樣我將能每晚安然入睡,我不用惦記在外頭有個像你這樣的人,我只是不忍心看你揮霍你的天賦。」。威爾就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只是被發掘後還一副蠻不在乎的模樣,或自己埋沒而已。當然上述是電影情節,不過天才就是天生的事實就是如此!
昨天剛好看到也是數學天才,兩位知名中國數學家之一,真正費爾茲數學獎得主的丘成桐教授,2023/4/7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辦的浦江科學大師講談中發表,《中國數學的現狀與未來》的演講,他從牛頓以降,詳細介紹幾位歐美日開創眾數學領域的天才型大師,這才是可稱為天才之人,不知道這些天才為何會有這種才能,可以解這些簡直是天馬行空的問題。
享101歲嵩壽的美國前NASA科學家凱瑟琳·約翰遜(Katherine Johnson),也是一位數學天才,獲得包括總統自由勳章、NASA 團體成就獎、國會金質獎章等無數獎章,NASA也以她的名字命名兩所機構建築。五年前搭乘飛往歐洲的班機上,首次見到以她在NASA參與首度將人送上外太空任務的真實事蹟,改編的少數關鍵(Hidden Figures)電影。19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雙方互相競爭,誰可以先將人類送上外太空誰就是強者。美國為了這個任務成立知名的NASA,邀請一流的科學家、工程師、與數學家加入團隊。
那個年代也是美國對於有色人種,處於排斥與隔離的時代,非白種人在各方面都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然而有色人種的智力與才華並不亞於其他人,因此在太空計畫的團隊中,也有幾位傑出的女性理工專業人士,不過他們在各方面還是受到排擠。然而在其中三位傑出的女性的努力不懈付出下,終於得到白人同僚的肯定,而他們的付出也確實對於整個太空計畫,提供很重要與關鍵的貢獻。
這部片子最經典的內容之一,是即將駕駛太空船首航太空軌道的太空人格倫上校,在一次任務會議中,目睹凱薩琳神乎其技的推演降落地點過程,而對於她產生十足的信任。
美國在蘇聯成功送太空人上地球軌道後,立即卯足全力追趕。經十次失敗後,格倫上校將駕駛,裝載在水星擎天神6號火箭之上的友誼7號太空船,繞行地球軌道數圈,若得以成功,將是首位進入太空軌道的太空人。
在發射前一刻得知IBM前後兩次計算出來的飛行數據不一致,需要確認重返大氣層的關鍵座標,使得任務面臨風險,而有可能取消任務時,這位任務失敗時肯定會犧牲的太空人說出,請凱薩琳確認這些數據,如果她說數字沒問題,他就出發。最後也根據她的計算結果,成功完成飛行任務,開啟美國後續的太空霸業。電影中的凱薩琳大半時間,都是以她那個有點滑稽又可愛的步伐跑步,增添本片在嚴肅之餘的笑點。若她出生在蓄奴時代的美國南方,她的數學天才得以發揮的機會微乎其微。
回國班機,又看了一部根據印度最偉大數學家之一的拉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真實故事改編的《天才無限家》(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影片。拉馬努金的老婆說他愛數字更甚於愛人,他說萬物都存在著模式,模式在數學上就是公式,他可以使用直覺的方式,直接寫出數學公式。
曾經有一則報導談到,2016年Google, FB等巨頭觀看拉馬努金紀錄片後,紅著眼眶離開。當時是甚麼樣的時代,一個千年難得的曠世奇才,卻因為世俗種種的偏見與傲慢,讓他英年早逝,讓這個世界失去可能為人類做更大貢獻的天才。
拉馬努金去世前8年出生的電腦之父圖靈是另一個例子,他們的腦袋瓜子不知有何神秘之處,可以有此突發奇想,拉馬努金尤其傳奇,根據他的自述他所寫的內容都是他心中的神,透過他這個人傳達出的知識。大多數人特別是三一學院的學者對此嗤之以鼻,包含發掘他的伯樂哈代都有這種想法。拉馬努金詢問哈代是否相信他的說詞,若他真的是朋友就要相信他的說詞。哈代或許真的是拉馬努金的朋友,但對於這種說詞仍有所保留。為何說或許真的是朋友?當時印度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哈代對他可說是英雄惜英雄,而且哈代多少可以沾光,這是真的!至少若不是拉馬努金,連數學界圈外人都說不上的自己,肯定是不會知道哈代這個人。真正的朋友不會在病入膏肓才知道,而是早早就可以關心介入,即便是無可避免地染上當時的不治之疾,至少可以多活個幾年。這是題外話。
就是三不五時會出現包括上述在內的這種天才,才會讓人類在科學上,可以得到重大的突破。所以個人愚見天才是無法逐漸養成的!
「仙人拍鼓有時錯,跤步踏差啥人無?」,一代文學與哲學巨擘,也有可能提出有出入的觀點,一介草民的自己,還是相信天才是天生gifted的,後天是打造不出來的,頂多提供環境讓天才的天份得以顯露與發揮。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觀光公害

每週都會前往的郊區清風嶺健行,該區域有三條步道,第一條前段有兩個路徑可以選擇,上稜線經過一處較為平坦區域,可抵達休息點。幾年前,前段兩個選項之一被地主柔性封閉,因為還有一個選項,沒太大影響。又過一陣子,平坦區域是一處種植經濟作物的果園,果農以固定的鐵絲網封閉無法通過,因此這條步道無法銜接其他路線必須折返,久而久之便乏人問津。

谷關七雄老二馬崙山,入口處是一處私人土地,有一戶人家居住,原本健行者可以自由穿越。七八年前由登山社群得知,因為山友一大早爬山的喧嘩,吵到地主高齡父親睡眠,因此決定封閉入口。不過若是他在家裡期間,會開小門讓山友可以進出。得知後不久前往該處健行,抵達登山口時,果然看到一道鐵門堵住入口,不過確如訊息所言可以通行。多年未曾走訪,不知目前狀況如何。
今年初前往水社大山,去程從青年活動中心登山口上山,回程依據指標從伊達邵登山口下山。抵達登山口時發現沒有任何標示,出口處兩旁為當地居民住所。若欲從這裡上水社大山,需要稍加留意才可發現。媒體報導由於山友打擾當地居民生活,因此這個步道禁止通行,根據觀察到的步道現狀,雖沒拉上圍籬硬性阻止,也算是一種柔性阻止。
上述三個親身經歷,因山友造成山域民眾困擾,而被限制進出的情形,在人潮更多的可能更容易發生,有人將之稱為觀光公害或過度旅遊(overtourism)。Kate Leahy在國家地理雜誌文章中,列出包括威尼斯在內幾個著名景點,因旅遊人數太多,引發當地居民不滿而採取的因應措施[1]。
這兩天媒體持續報導一件發生在日本,發人深省的事情。日本山梨縣富士河口湖火車站旁,一家名為LAWSON的便利商店,被當成打卡景點,因為從商店前可以拍攝讓商店與富士山同框的畫面。一傳十十傳百,變成網紅景點後,造成當地居民困擾,人潮也對交通造成干擾,當地政府打算在此設置黑色布幕,阻擋過量遊客聚集拍攝富士山[2]。
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遊客太多是公害。就這則報導的該區域周邊居民而言,LAWSON是受益者,人潮帶來錢潮,還可以幫忙打廣告。最大苦主應該是LAWSON對面的齒科,診所周邊是最佳拍攝點。人潮不會帶來病人,反而帶來混亂吵雜。地方政府會作這個處理,齒科應該是舉發人之一。
三不五時有人會介紹網紅景點,除非是可在該景點賣東西賺錢,其他周邊居民肯定不喜歡。例如原本平靜的礦區村落,總統大選期間無端捲入選舉攻防,讓附近居民不勝其擾,就是經典例子。





很好奇透過Google地圖與地球,得到下列訊息:
便利商店與富士山的直線距離為十六公里,以Google地圖以步行方式規劃的路線,距離為二十二公里,預估時間為八小時。透過街景觀看,還真的可以抵達山頭,真是不可思議[3,4]。Google街景車拍到民眾在齒科門前拍到的畫面,因此不需要親身前往也可以看到。
檢視Google地球上LAWSON到富士山的資訊得知,海拔從約八百五十公尺緩慢上升到富士山的三千七百七十六公尺,前面三分之二為緩上升地形,山腳下開始的後三分之一,由大約一千四百公尺陡升。
Google地圖規劃的路線絕對可行,至於時間可能需要多花點時間。
既然打開Google地球,趁機檢視富士山與該網紅景點,環繞富士山周邊都可以取得富士山雄偉壯闊景象,為何唯獨這裡被舉發?可能原因是剛好位於火車站旁,觀光客只需要搭火車就可來此,例如從東京搭火車大約兩小時可抵達。

參考資料

  1. Kate Leahy. What's the problem with overtourism?. 9/7/2023. N ational Geographic.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travel/article/what-is-overtourism
  2. 戴雅真。河口湖架黑布擋富士山 苦主抱怨遊客脫序行為。中央社。5/2/2024。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05020381.aspx
  3. 路線規劃資訊。https://maps.app.goo.gl/Nd5JybKQGF88CLjBA
  4. 商店座標。3495-2 Funatsu, Fujikawaguchiko, Minamitsuru District, Yamanashi 401-0301日本. https://maps.app.goo.gl/7kZgc9b52vLLKHCv9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錯把黑冠麻鷺當鴞

 春天萬物甦醒,生物除了享受春天帶來的蓬勃生機,以及豐富食物外,也忙著傳宗接代的事情。這過程中最鮮明的意象是鳥鳴,特別是求偶的鳥鳴聲。號稱中國四大鳴禽的白腰鵲鴝,是人們活動頻繁的郊區最常聽到的聲音,其他的鳥類則低調些。大部分鳥類求偶時機,跟人們活動時間重疊,不會造成人們的困擾,卻也帶來熱鬧的氛圍。

不過少數鳥類,特別是夜行性的鳥類,有時候則會擾人清夢,這其中被投訴最多的當屬南亞夜鷹。隔壁幾戶人家,五樓頂是夜鷹最常光臨處所。「夜」表示它在夜間比較活躍,「鷹」表示它是猛禽。求偶季節入夜後,它幾乎每天終夜低空盤飛鳴叫,的確造成人們某些程度影響。
上個月底,大約與夜鷹求偶同時間,出現另一種鳥禽聲音。附近國小校園種植的楓香樹,曾經安置讓領角鴞育雛的小屋,最近楓香被移植到校園其他角落,該小屋似乎受到影響。直覺認為伴同夜鷹出現的聲音可能是領角鴞或黃嘴角鴞,因未曾親眼目睹過它們的廬山真面目,因此渴望這陣子有機會目睹。
地震當天傍晚又聽到鴞的叫聲,感覺非常近,連家人都問這是甚麼聲音。放下碗筷,趕緊拿相機出門。剛打開院子門,便發現它停在對面住家屋頂,趕緊拍了幾張聊勝於無的畫面,根本看不清楚,只知道塊頭很大。它不一會兒飛走,不久又飛回來附近,但都無法取得可看的畫面。知道它的體型就好,只要活著總是有機會目睹。
地震滿一週前夕的夜晚,又再度聽到它很清晰的叫聲,也發現它停在隔壁原先是夜鷹的地盤處,趕緊拿相機再度追逐,無奈根本無法拍到清楚畫面。
該戶人家頂樓距離自家院子超過二十公尺距離,加上該處沒有任何光源,自己手中普通長焦距類單眼,根本是拿水槍跟加農砲對幹。
從七點多追逐到將近十點,拍了難以計數卻毫無用處的畫面,真是很沮喪。而且不知啥原因,它持續停留在該處,彷彿嘲笑般對自己招手,來啊來啊來拍啊!
忍受不了誘惑,但又奈何不了,向高手求就吧!上網查詢低光源、夜間拍攝技巧,沒啥鳥用。
突然想到手電筒製造光源這件事,趕緊拿出頭燈,還真可以製造光源,終於可以取得稍微清晰的影像,但距離太遠,光源還是不足,加上長焦距光圈縮小,還是無法取得絕對清晰畫面,但已經足以做判別。

「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沒親眼看過鴞也看過圖片」,怎麼看都不像自己所認識的鴞,是因為角度關係嗎?但嘴型很明顯不是猛禽的模樣。Google Lens辨認後也給了一些奇怪的答案,開始懷疑它是其他鳥類。
以「夜間求偶的猛禽」關鍵字搜尋,在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所建立的「夜間動物聲音資訊網」,看到一句關鍵詞「...在林子或公園裡聽到類似貓頭鷹的聲音,那是黑冠麻鷺的求偶聲,...」,終於知道答案,它是黑冠麻鷺,不是鴞之類的猛禽,一聽到該網站內黑冠麻鷺求偶聲,以及所拍到不甚清楚的影像,可以確認就是它。
搞到將近十一點,得到這個啞然失笑的結論。雖然不是想看到的鴞,卻很意外知道這種再熟悉不過的鳥禽,求偶期間會有這招也足以。

(4/13)下午到附近國小活動,遇見一隻在草坪上覓食的黑冠麻鷺,有極大可能性是夜間在住家附近尋找配偶的傢伙。



參考資料
https://www.froghome.org/Night/brid/Gorsachius_melanolophus.html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AIGC隨興水墨畫

  Graphics generated Copiloting with DALL-E3 bundled in Microsoft Copilot. 

Statement1: 中國水墨山水畫,遠方是雲霧繚繞的層疊山巒,近處獨自一人的長髮飄飄的妙齡少女,凝視遠方山巒。

Statement2: 中國彩色水墨山水畫,在中國徽州巷弄間,近處獨自一人的長髮飄飄的妙齡少女,凝視遠方

Statement3:中國彩色水墨山水畫,張燈結綵的春節,安徽傳統徽商住宅櫛比鱗次的巷弄間,近處獨自一人的長髮飄飄的妙齡少女,凝視遠方

Very impressive!


2024年2月20日 星期二

走春水社大山

  摘要


前天老友來訊息邀約同遊水社大山,去年五月份曾與他走訪過,收穫豐盛但有些遺憾,因空氣品質不佳,未能俯視日月潭美景。目前雖然仍屬冬季,但南風已起,白天氣溫逼近攝氏三十度,空氣品質與能見度,有機會彌補上次的缺憾,爽快地答應邀約。
去年七點半起登,下午二點四十回到登山口。這此也是七點半過後起登,不到一點半回到怡達邵登山口,路程距離相同,等於比上次快一個多小時。時間縮短的原因:
  1. 上次與友人首度造訪,不知道路況,去程半走半等他,耽擱不少時間。有過一次經驗知道路況,且今天路上遇到一些山友,因此相約定時透過訊息告知位置,各自依腳程前進。
  2. 首次造訪的步道,習慣性紀錄步道里程、軌跡、與步道特徵,耗去一些時間。一年間步道沒明顯變化,因此不須詳細記錄。其次,步道沿途植物特徵,上次也了解不少,此次沒花太多時間於此。
  3. 上次造訪適逢雨季,路面較濕滑,且不少路段樹根盤據,更需要小心翼翼通行。現在是乾季,即便樹根盤根錯節之處,也可以輕鬆通行,整個行程皆未用到登山杖,前進速度可以快些。
這是主觀的因素。
包含休息時間在內,於六小時內完成,約略快於建議的健行時間。
起登前,有兩隊各為兩人的隊伍已經上路,中途超越後,最早抵達三角點,返程時與他們相會,速度確實約略高於其他山友。
返家後,匯出今天所拍的相片,將近四百張的誇張數量,剔除影像品質不佳或重複者,尚有將近二百八十張。今天所取得的畫面,絕大部分皆與上次取得的有互補性。
路況概述
步道景觀跟上次到訪最大的差異是乾濕,上次恰逢雨季,步道較濕滑,但週邊植物與生態較豐富。此次為乾季,步道乾早易行,但週邊植物則顯得沒什麼生機,大片杜鵑林尚未有任何動靜,連沿途巨大護欄繩索打結處的石葦,僅存的一些也顯得奄奄一息。其它沒顯著差異,去年的已經詳細記錄,此次不再贅述。
走訪水社大山的民眾,通常從青年活動中心登山口上山。上一次是從這裡出發,也回到此處。步道於一點六公里處,與從伊達邵登山口上來的步道交會。這段步道的距離一樣。
舊地重遊,總希望有點新鮮內容,回程在這個岔路口轉往伊達邵步道。這條步道的維護明顯沒有另一條完善,不少木製階梯腐朽,數個地方路樹傾倒,邊坡桂竹倒向步道,對健行多少造成干擾,不過仍可通行。
這條步道某一側沿途種植巨大竹子,叢生特徵不是孟宗竹,但明顯比毛竹粗,不知是否為從緬甸引進的巨竹品種,這些竹子落葉幾乎鋪滿步道。乾季徒步其中,沒有特別危險性,若雨季路面濕滑,又有這些樹葉與竹葉,稍微有危險性。
伊達邵登山口沒有任何標示,出口處兩旁為當地居民住所。若欲從這裡上水社大山,需要稍加留意才可發現。媒體報導由於山友打擾當地居民生活,因此這個步道禁止通行,根據觀察到的步道現狀,雖沒拉上圍籬硬性阻止,也算是一種柔性阻止。若無特別考量,建議從青年活動中心上山。
伊達邵碼頭
原本跟夥伴約定在伊達邵等他開車過來,抵達時發現離夥伴下山尚有一個小時,決定徒步回活動中心。上一次來此是二十年前,陪兩位來台從事學術交流的上海交大教授到此旅遊。沒甚麼印象,感覺有些陌生。請教附近自行車出租店職員是否可以沿湖邊回到活動中心,她告知不行,必須沿著公路走回去。有點失望,去年在纜車站旁似乎看到沿著湖邊的步道可以前往伊達邵,可能是記憶有錯。
再請教她,往前到湖邊只有碼頭?得到肯定答案。回她一句,碼頭有甚麼好看的!她回答,碼頭就很好看了!衝著這句話,決定前往碼頭瞧瞧,這才發現記憶是正確的,碼頭與纜車站間確實有一條湖邊步道。我問的地點是活動中心,得到否定答案,若改為纜車站,會有不同的結果。
元宵節尚未到來,目前還是屬於年節期間,這裡有不少遊客。天氣真是晴朗,藍藍天空配上些許白雲,真是令人感覺心曠神怡。
在碼頭待一會兒欣賞美麗的湖光山色後,沿著湖邊步道邊走邊欣賞週邊生態與景觀,經由纜車站回到活動中心,剛好跟夥伴同時抵達。
今天的行程也算是擬環形縱走,活動中心起登,三角點折返到一點六公里處,切往伊達邵登山口,再經由碼頭與纜車站回到活動中心。若不耽擱,兩個登山口間徒步半小時內可抵達。
健行觀察與心得
首先談談與上次觀察的異同,將對比敘述於下。
(1)上次目睹猴群吃筍子,這次目睹猴耙冬筍

這次再更多地方見到獼猴,剛於活動中心停好車,旁邊樹梢傳來巨大聲響,猴子在樹上活動所造成的聲響。於綿延約兩公里孟宗竹林前,見到幾隻在步道旁活動的猴子。也在孟宗竹林內遇到幾隻在竹內遊蕩的猴子。這個季節的筍子稱為冬筍,竹尖尚未破土前,竹農已經捷足先登挖走了,猴子沒有機會如上次般摘嫩筍吃。
整片孟宗竹林到處是挖掘過筍子的痕跡,也遇到兩位帶鋤頭,準備挖掘筍子的民眾。本想打招呼,但想到遇到山老鼠的風險,還是當作沒看見為妙。
觀察這幾隻在竹林內遊蕩的猴子,其中一隻似乎用前肢耙土,欲拉出被竹農挖掘而裸露的地下莖,它的目標不是地下莖,而是漏網之魚的冬筍。
兩次的經驗雷同,上次是摘筍子,這次是挖冬筍。
(2)上次欣賞紅頭山雀,這次為松鴉與黃腹琉璃
上次在三角點休息時,巧遇一群在附近覓食的紅頭山雀,第一次認識這種中海拔山區常見的漂亮鳥類。
這次在三角點待不久,沒如上次般幸運,遇到可愛的當地住戶。兩個原因沒待太久,首先是來此活動的山友比上次多不少,不希望在此遇到其它山友,其次來時路上已經有過驚喜。
里程在接近五公里前,被前方樹上動靜吸引,發現一隻鳥類身影。這個地方樹冠層雖然茂密,但這隻鳥屬於中型鳥,又穿梭於樹冠層下方,很容易追蹤搭它的身影。
一發現它的蹤影,立刻小心翼翼但迅速地準備相機,不要驚擾它。穿梭於樹冠層下方,不時往自己所處位置張望,深怕被它發現。還好沒有飛走,而且逐漸往這邊靠近,真是太驚喜了。可以清晰看到它身軀時,發現它的嘴角兩邊各有一道黑色的線條,像極了兩撇鬍子,樣子真是可愛。大片前胸顏色為類似膚色的米黃色,非常好看又特別的鳥。
最後揭曉它為何朝自己所在位置張望,目標不是人,而是位於樹幹上一條肥嫩的幼蟲。吃完大餐後,它沒立即離開,只是移位到較密的樹冠處,意思是老哥,該繼續上路了。
返家比對後得知它稱為松鴉,出現於中高海拔的台灣特有亞種鳥類,首次認識這種漂亮的生物。
另外捕捉到頭與喉部為黑色,胸部為橙黃色的鳥,沒看到背部,無法很肯定它的名稱。根據棲息地與觀察到的特徵,可能是棲息於中海拔山區,臺灣特有亞種的黃腹琉璃。
今天捕捉到的鳥類都是首見,而且都是台灣特有亞種,真是很幸運。
沿途聽到繡眼畫眉、山紅頭、白耳畫眉等鳥類聲音,也偶爾發現身影,不過沒捕捉到清晰身影。雖非食物豐沛的季節,山林間的鳥類還是很活躍。
這次認識松鴉與黃腹琉璃,上次僅觀察到紅頭山雀,這次有互補性又多一種。
上次欣賞台灣杜鵑與埔里杜鵑,此次尚未登場。
(3)兩次均見到水晶蘭
這次行程對於水晶蘭完全沒有任何期待,乾季期間地面幾乎沒有腐質層。過了位於四點二公里處遮雨亭沒多久的杜鵑林內,某一處需要用手攀扶步道旁枝幹的路段,眼光因而有機會掃過一株大樹的根部,也因此驚喜地發現幾株個頭不高的水晶蘭。跟上次看到一大片的景象相比,這次雖然只有幾株卻更驚喜。真是有緣百里來相會。

(4)木竹之爭
木竹之爭持續進行,一年間的變化不大。但竹林較占上風的趨勢沒改變,除非人為干預。根據自家院子十幾年前種植幾株唐竹的經驗,人很難干預這個趨勢。
這次看到一個更明顯的畫面。一株胸徑粗壯,高聳入天的大葉苦櫧,孤零零地身處於孟宗竹林內,它的樹冠位於竹林之上,所以不會被竹林陰斃。但竹子也不是省油的燈,到處亂竄的竹子地下莖,顯然也穿梭於樹根間。某一株於樹根間的地下莖節嫩芽,發現可能的突破點,因而從樹幹根部的中空處竄出。若竹子持續從這個破口竄出,難保這株大樹不會被竹子從根部撂倒。這個畫面,看起來令人怵目驚心。


(5)大葉苦櫧
上次「錯把馮京當馬涼」的搞笑經驗,這次經過它的身旁,仍再看它身上名牌一眼,也因而發現它旁邊夥伴,被孟宗竹穿心的驚悚畫面。

(6)石葦盆栽
上次處處可見的石葦盆栽,冬天枯水季,大部分的盆栽暫時消失,少數殘存者也處於奄奄一息階段,等待雨季到來重現生機。

安全山域
水社大山海拔超過二千公尺,長度約五點五公里,海拔落差將近一千三百公尺,平均坡度超過百分之二十,有點挑戰性。但位於日月潭風景區周邊,整個步道狀況良好,步道1.6K到3.8K之間,種植經濟作物孟宗竹,不是鮮少人跡的區域,是相對安全的步道。而且登山口就有舒適的住宿點,值得經常來此踏青探訪。
水社主峰
途中超越第一對山友,他們問,要去主峰嗎?回答,水社大山。對方沒有回應,自己也沒有追問,認定水社大山山就是主峰。
在三角點追逐一隻蝴蝶,無意間瞄到一條不小的紅布條,上頭似乎有主峰與600字樣,也沒特別在意,心繫家裡的事情,想要早點下山返家,沒心思探險。
剛離開三角點不久,超越的第一對山友也抵達,正好打電話給兒子,沒與他們打招呼,只聽到其中一位說,腳程好快。他們也不差,可以與自己拉的這麼近。又過不久也與大帥照面,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相較於上次可用神速形容。
在登山口與大帥會合後,閒聊整個行程,他提到那對山友要去主峰,又是主峰!他抵達三角點時應該會遇到他們,因此請教是否相遇,得到否定答案,證實他們是往水社主峰。
查詢後得知有有二等三角點的水社大山,並不是最高峰,再往前約600公尺的「水社主峰」才是最高點,但只有水泥土地界標無基石。大山海拔2059公尺,主峰海拔2112公尺,這六百公尺位於平緩的稜線,來回大概只需半小時。等了大帥超過一個小時,若走這一段路也不會耽擱回家行程,得知後有點扼腕。這樣也好,埋下再次到訪的因子。

2023年12月31日 星期日

到三峽找大豹跨年

 日期:二0二三十二月三十一日

新北三峽的金敏子山、詩朗山、塞口坑山及內金敏山四山O形縱走
總里程:約十二公里
總時間:約六個半小時

地理概況
分布於新北、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南投、與宜蘭等中北部七縣市山區的泰雅族,是臺灣分布領域最廣的原住民族。
此此走訪的區域,位於新北與桃園交界處的山區,這個區域曾經是泰雅族大豹社的聚落。
東西走向的大豹溪,在三峽區金敏附近匯入三峽河,再匯入大漢溪,最終匯入淡水河。
走讀路線隔著大豹溪,與右岸北邊的插角相望。
在大板根森林溫泉酒店正北方約一公里處的大豹煤礦(24.935861,121.37449),改名為利豐礦場,礦坑已經封閉。因此這裡也曾是採礦區域。
一九00年代日據時期,透過讓漢人開發樟腦方式強勢殖民各部落,並以政策勸誘深山部落,往淺山地區遷移。大豹社也因與樟腦開發業者發生衝突,演變為大豹社事件,直到一九0六年才停歇。
大豹社舊址,大約於現今的插角里與有木里位置,此兩里都位在大豹溪河谷。這是沿襲西元一九二一年左右,日本人在此設立插角、有木兩個隘勇監督所舊名稱。這兩個里分別有大板根遊樂區,與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兩個著名的旅遊景點。
日方為紀念一九一0年代,因武裝衝突而喪命的大豹社原住民與日軍,於一九三0年代中期在外插角興建三峽大豹忠魂紀念碑。

摘要
二0二三年最後一天,與夥伴走讀三峽區深具歷史意義的山林。
冬季北部天氣容易受東北季風季節影響,行前夥伴告知需要帶雨具,恐會有零星降雨。
天未亮從中部出發,途中見到東邊雲彩,寬心不少。收音機傳來氣象局預報跨年日天氣概況,東北季風午後開始影響,風力顯著增強,這表示早上天氣還好。
果然如氣象預測,健行開始便是晴朗,不冷不熱的好天氣,在第一座山頭捕捉到陽光燦爛容顏。午後抵達最後一座山頭,才一如預報風力跟天空雲層均逐漸增加。
徒步超過六個小時,竟然只喝了一罐水,夥伴也差不多,這表示沒流太多汗,也表示氣溫適合健行。
整個行程大致上可分為四個部分說明。
起登點到金敏子山
短暫的村落道路,切入原始路面便開始拉升高度,大部分是非常天然狀態的景象,開始平緩路程,有一處斷壁殘垣,廢棄的屋舍,以及一些附近居民開墾的菜圃,未見經濟性作物。在大約路程三分之二處的大岩壁前,有熱帶雨林的感覺,很潮濕植被非常茂密,雖然是陡坡,但安步當車下不會太累。大岩壁是另一番景象,比較乾燥的感覺,植被也稍有變化。
因為無法直上岩壁,過了岩壁後出現髮夾彎的情況,在軌跡上可見到幾乎是兩條條疊的軌跡。先腰繞再從稜線折返直到金敏子山。
金敏子山到塞口坑山
這個路段基本上徒步於稜線,起伏不大,有一部分借道產業道路。路經不少孟宗竹林,也遇到幾位在園內忙農活的民眾。出現零星未維護的桂竹林,以及一小片柳杉林。稜線日照較充足,因此跟第一段路程有明顯差異。
塞口坑山到內金敏山
塞口坑山是整條路徑最高點,因此這段路幾乎都是下降,不少地方需要藉助山友架設的繩索,也有不少的零星巨石。這個路段大概是相對稍微困難與有危險性路段,畢竟落差大的下降,總存在若干風險。
內金敏山回到起登點
這段路程大部分走在產業道路上,踢了二、三公里的產業道路,不過也可以走原始的林道。走了將近五個小時,回程路段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產業道路。
雖然第三段稍具挑戰性,整體來說這是一條適合一般人的大眾路線。
途中遇到一位輕裝的跑山者,這條路線看來也適合愛好這類型活動者。
藍天登山隊在路線開始處與途中適當位置,貼心的提供淺顯易懂的全線路徑圖。該圖面製作時間標註於二0二0年三月。這些詳細的說明版,提供給健行者有用的資訊。
健行心得
生態觀察
本年度大約十次的山區活動,今天應該是極少數沒有拍到鳥禽與生物的一次。徒步過程處處聽到熟悉的鳥叫聲,包含小彎嘴、繡眼畫眉、綠繡眼、山紅頭、五色鳥、紅嘴黑鵯等,但因為植被太茂密,未能清楚看到它們的身影。虛晃一招的小彎嘴與紫嘯鶇來不及捕捉畫面。
這個區域降雨充足,植被茂密多樣性又高。行車途中夥伴告知,今天有機會看到艷紅鹿子百合。雖沒細問,他應該是看到他人分享的心得。
棲息在台灣北部潮濕岩壁的稀有特有種植物,之前曾在萬里近距離欣賞它美不勝收的模樣,也看到長喙天蛾穿梭其間的景象。所拍攝的花朵,是親手設計與生產兒子婚宴禮物的主角之一。
沿途,只要經過它可能出現的地方,總是不停地張望,盼望有機會再次目睹它的丰采。很遺憾未能如願,倒是看到不少也會開很漂亮花,也有點神似的毬蘭植株。
見到水鴨腳秋海棠小苗,葉子很像腎臟,起初以為是巒大秋海棠,查詢後發覺錯誤是同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的水鴨腳秋海棠。它的莖幹富含水分,類似酢醬草的酸鹹味道,可做為野外求生水分來源。
沿路看到滿樹黑色熟果小喬木,得知是紫金牛科竹杞屬的大明橘。
主要觀察到的植物如下:
新認識綠花肖頭蕊蘭、能高羊耳蒜、水鴨腳秋海棠、大明橘(黑色熟果),已經認識的大仙茅(船子草)、觀音座蓮、穗花蛇菰、鳥巢蕨、石葦、腎蕨、台灣桫欏、裡白、芒萁、山胡椒、鹽膚木、烏心石、毬蘭、柚葉藤、風藤、階梯草、申跋、幹花榕、台灣山菊、...

前後呼應的虎頭柑

離開產業道路,開始徒步前經過的第一戶人家,門前種植一株果皮尚深綠色的虎頭柑,碩大的果,令人忍不住多看兩眼。
主人剛好在附近,道早後,他看到三人一身打扮,問道,爬山喔,今天的天氣很適合。肯定語氣回覆後,問道,這株是虎頭柑嗎?果實真是巨大!也同樣得到肯定的回覆。
接著的話題便圍繞在這株虎頭鉗上頭。
突然間,瞥見一個巨大的身影伴隨聲音滑過眼前,停棲在主人家圍牆上,紫嘯鶇!即便相機已經在手上備妥,剛拿起來,它立即飛走,可惜!走完全程才知道這是今天唯一看到清晰身影的鳥禽。
邊拿起相機,邊追隨它的身影時,口中唸出它的名字,這位民眾立刻回應,這裡很多!挖塞,有這回事。
他繼續加碼,這裡野生動物很多,包含山羌、長鬃山羊,哇,今天有福了!他繼續補充,這裡的原住民,好像是泰雅族,現在很少打獵了。
既然談道原住民,順著這個話題請教,這個區域是以前是大豹社的傳統領域,日據時代被強迫遷移到詩朗區域。他沒否認,但似乎也不是絕對的肯定,大概是如此吧!
道別後,看了房屋牆上門牌一眼,隨口念出金敏,因為今天拜訪的第一個山頭是金敏子山。這位民眾回應,這裡以前是金敏里,後來因為人口較少,與另一個圳頭里合併為金圳里,了解,額外多一項資訊。
說到虎頭柑,返程離開步道回到產業道路,遇到第一戶人家門前也種兩株虎柑,主人也剛好在門前,道好後,又是以虎頭柑開啟話題,有始有終真是好巧。


更巧的是,沿途盡是青楓亮眼紅色的身影,這些都是土生土長的原住民,沿途看到不少小苗,就是證據。這戶人家屋旁也種植兩株高大青楓,紅葉撲滿整個車道。車道上完整撲滿楓葉,沒看到車痕輾過的跡象,轉頭望了停在院子的汽車一眼,問道,車子很少開嗎?他回,沒有,經常開!真是太神奇了。
回程踢了二三公里產業道路,也看到路上零星種植楓樹,附近也有不少落葉,但黃色葉子沒有步道上紅葉漂亮,這是楓香。
都會區種植的楓樹,絕大多數是楓香,它的樹幹筆直樹型優美,而且具有經濟價值,因此較常被當成行道樹或景觀植物。
楓香與青楓是不同科的植物,楓香是楓香科或蕈樹科楓香屬原生植物,青楓則是無患子科楓屬特有種植物。
葉子的差別為楓香是互生三裂,青楓則是對生五裂;楓香開花期為三、四月總狀花序,青楓則為八、九月聚繖花序;楓香果為球形聚合果,青楓則為翅果。
任教於台大植物系的李學勇教授考究中國古代典籍,與日本的資料後,將原本稱為楓樹的楓香,以及稱為槭的楓樹正名。也就是將當時人們所稱的楓回復為正確稱呼楓香,將槭恢復回楓樹,換言之楓與槭相等,槭就是楓。
大溪河階地形



大豹溪匯入三峽河,三峽河匯入大漢溪,大漢溪匯入淡水河,所以大豹溪是淡水河上游。
告別當地熱心民眾,準備踏上旅程,抬頭遠望前方,一個高聳露出大片岩壁的獨立山頭出現眼前,夥伴估計它應該是今天要拜訪的第一個山頭。也附帶提道,途中會遇到打卡景點的大岩壁。
聽到大岩壁,期待又怕被傷害,期待看到壯闊岩壁,很怕帶來的困難度。
大岩壁出現眼簾,確實很壯觀。
接近後,看到岩壁上出現壺穴,以及不少侵蝕的孔洞,這表示這片岩壁曾經受到水的侵蝕,立刻聯想到河階地形。台灣有幾個著名河階地形,因住家附近的新社河階地形而認識,這附近有另一個大溪河階地形。這裡距離大溪不遠,這種地質現象,可能有所關連。查詢相關資訊後,極有可能是如此。
大漢溪與三峽河,各有古大漢溪與古三峽溪的名稱。目前大漢溪在三峽河匯入後,繼續往下直到匯入淡水河之間,流向朝東北方向。
但十幾萬年前古大漢溪開始改道前,卻是直接朝西流入台灣海峽。溪流會改道通常是地表發生變動的結果,古大漢溪會改道也是如此。幾十萬年前發生在北台灣的地殼變動,抬升了林口台地,也陷落台北,因而逐漸形成台北盆地。
古大漢溪逐步從朝正西方往北邊改道,也逐漸向逼近古三峽溪地盤。地勢較低的古三峽溪,經過十萬年的漫長時光侵蝕源頭山谷,最終發生向源襲奪的現象,而與古大漢溪發生連結,形成目前的狀況。
正如台中新社河階地形是發生在新社,位於另一邊豐原郊區的公老坪山區也是它的一部分。大溪河階地形發生在大溪,位於另一邊的三峽山區廣義來說也是它的一部分。這麼一來,壺穴或侵蝕的地表,所造成的可能原因就明朗了。
當然絕對的門外漢的推測,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結果,不過這是自己所知範圍推測,提出來就教大眾。
在這裡另外發現有趣的現象。這片大岩壁上頭呈現突出狀,下方形成一個可以避雨的環境,甚至有人在某一角落擺上香爐。看到這景象,想到中國終南山,隱士與修道者利用自然形成的山洞與岩壁,作為修道處所的情景。
蟻獅陷阱?

也看到乾燥的沙土間佈滿大小不一的小孔洞,第一個念頭認為這是登山杖造成的。
另一位有經驗的夥伴,則是認為這是沙豬的傑作,不過他認為這裡沒有螞蟻,怎麼會有沙豬。沙豬!是甚麼東西?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聽完解釋後仍然是一頭霧水,聯想到的是沙灘上的蝦猴。他之所以認識,是因為小時候曾經養過。真是太神奇了,我連聽都沒聽過,他竟然養過!
經他這麼一說,更仔細查探這些小洞,也希望可以發現蛛絲馬跡。查探後,否定一開始認為的登山杖造成因素,也沒有發現任何螞蟻的蛛絲馬跡。
這麼新奇的事情,當然值得繼續追下去。
餵了一張最清楚的圖片給Google Lens,出現許多非常神似的圖片,大部分是外文資料,少數中文資料中出現蟻獅與沙牛,還真有這種生物!
閱讀文章內容後,認為夥伴的猜想是對的。
台灣稱為沙豬的蟻獅,中國稱為沙牛。
蟻獅是蛟蜻蛉(蟻蛉)的幼蟲,頭部具鉗狀大顎,會在沙土中挖掘漏斗狀的沙坑,並潛藏在沙坑底部。若有螞蟻等小型昆蟲經過且掉落。因沙土鬆散,讓這些生物無著力點爬出沙坑,而且這個動作會讓蟻獅知道獵物上門。
根據昆蟲專家Gaga老師的說法,雖然常見蟻獅在沙地上挖掘的沙洞,但要看到廬山真面目卻不容易。
夥伴試圖用登山杖撥弄沙坑,卻也無發現蹤影,不知是真的不存在,還是因為認為沒螞蟻,所以蟻獅也離開了,只是隨意撥弄,若仔細檢查其它洞穴,或許會發現也不一定。
想起來還真有點扼腕
媒體報導四湖鄉有一座沙豬生態館,除了沙豬別名外,還有沙猴、沙虱、沙鱉、倒退嚕等稱呼,有機會前往可以順便瞧瞧。
從沙豬認識蟻獅,依稀記得幾年前參加環境社團活動,曾經看過一種會將枯葉或廢棄物背在身上的幼蟲,不明就裡的人會驚訝於垃圾怎麼會移動,名字好像也有「獅」字。查詢後確實名稱為「蚜獅」,它是草蛉的幼雛,因為喜歡吃蚜蟲,加上與蟻獅一樣大顎發達,所以有「蚜獅」的名號。
烏心石
大伙心滿意足地欣賞沿途美麗的楓紅景象,夥伴有感而發地提到,霞喀羅步道的楓紅不及這邊的漂亮。
依稀記得霞喀羅是某一種當地盛產植物的原住民話,聽他這麼一說是楓樹嗎?查詢後得知當地盛產的烏心石,泰雅族語為Syakaro,所以霞喀羅是烏心石。
離開第一個山頭剛踏上銜接第二座山頭詩朗山的產業道路,被散落地上一些小白色花瓣吸引,這不是烏心石嗎?怎麼這個時候開花,平地的烏心石大概都要春天才會開花。抬頭搜尋,果然看到兩株高大的烏心石,上頭開滿白色的花。這個時候開花也算正常,院子跟它同屬含笑的含笑花也正要開花。
原住民的居住正義
居住正義是這次總統大選的主軸之一,徒步於步道間,看到沿途景物,三不五時有感而發而談到這個話題。居住正義不是現在才有,就以今天活動的區域而言,日據時期也曾發生居住正義問題。
日本人讓平地人來到這個區域,砍伐樟樹提煉樟腦。這是泰雅族大豹社的生活領域,因伐樟而與平地人發生衝突,引發著名大豹社事件。事後僅存的數十戶大豹社住民,被強迫遷移到詩朗,這就是對當時原住民的居住不正義事件。
遙想大豹社事件


走訪的四座山頭,金敏子山與塞口坑山有極佳展望點,大豹溪流域以覽無疑。
金敏子山可以看到遠處某一很高的煙囪,認為有可能是木柵動物園的煙囪,鏡頭拉近後沒看到動物圖像,不是該處。
透過Google Lens搜尋,藉由煙囪表面塗裝,猜測極有可能是新店垃圾焚化廠。兩點的直線距離大約十四公里,兩點之間最高的山脈約莫同高度,所以是該焚化爐該錯不了。
四座山頭海拔最高的塞口坑山,可以從三峽河谷一路遠眺鶯歌樹林河谷平原。
遙想百餘年前,日據初期,漢人與日本人沿著三峽河谷進入,佇立十數公里外山頭的大豹社原住民,早已洞悉,而且隨時掌握即時動態。
一九00開始的大豹社事件,主要戰場在大豹溪右岸(北邊),而走訪這幾座山頭則是位於左岸(南邊)。對於交戰多年的所有大小戰役,均逃不過位居山頭的瞭望者。這應該是日軍久攻不下的因素之一。這應該也是事件後,日軍必須將大豹社殘餘住民,遷移此處的原因。徒步過程伙伴曾問及,日本人為何不將大豹社原住民遷村到大豹溪谷就好,反而離鄉背井往南遷,當時回答不知道原因。
透過觀察該處的地理條件,猜測原因之一是不讓他們有機會再搗亂吧!
在這兩座山頭可清晰看到北方,大豹溪對岸二公里餘外的三峽忠魂碑區域。佇立山頭遙想百餘年發生在此的戰役,慘烈到日本人要在此樹立紀念碑,悼念在此犧牲寶貴性命者,想到人應當記取歷史的教訓。

像原住民一樣思考
自拜讀生態學家與文學家Aldo Leopold的大作《沙郡年紀》,「像山一樣思考」便經常掛在嘴邊,也作為生活態度的參考。
將單純登山健行視為走讀山林,也有好一段時間,也具體力行走讀。
這次走讀大豹社事件發生地,佇立在山頭遙想當年情景,腦海中出現「像原住民一樣思考」的念頭。走讀或走跳被早期原住民視為家的山林,在此活動當然要以他們的生活態度為依歸。敬畏山林是基本理念,山林提供食衣住行育樂所需,所有要「敬」;山林雖提供生活所需,卻也處處隱含可能危險,所以要「畏」。
登山健行可以接近大自然,陶冶身心與帶來健康,但也處處潛藏危機,稍不留神危機就在眼前。
夥伴聊到曾經遇到一位警員,閒聊間得知喜歡穿比基尼在三角點拍照,綽號「G哥」的女登山客,發生山難不幸凍死,是他將遺體運下山。這就是需要畏山林的原因,雖然它也提供讓人成名或實現瘋狂念頭的無償服務。
如何像原住民一樣思考走讀山林。
若知道組成山林的一景一物,山林蘊藏無窮寶藏,反之則是一堆草木與高低起伏地形地貌。走讀山林的第一件事,盡量認識擦身而過的動植物,那些可以食用,那些危急時可以救急,那些可以做為環境判斷。看到鳥巢蕨,嫩葉可以食用;腎蕨富含水分;稀子蕨表示有相當海拔高度等。
走讀山林的第二件事,認識這片山林曾經發生的故事,並理解來龍去脈,鑑古觀今知未來,任何歷史事件都可做為借鏡。
再來是永續山林的理念,永遠只取所需,而不會貪婪地多取,讓後代子子孫孫都可享用。
像山一樣思考,那山會思考嗎?
不知道。
人會不會思考?
當然會思考!
骨頭會思考嗎?手,腳會嗎?
頭蓋骨會思考嗎?
膝蓋會嗎?
頭腦會思考嗎?
好像只有最後一個會!
人是一個複合系統,只有特定器官會思考。
山也是一個複合系統,由岩石,動植物,以及被稱為山的範圍內的全部有形物體組成。
岩石會思考嗎?
植物會思考嗎?
動物會思考?
動物會思考!
有研究指出植物也會溝通。
以人為參考標準,山是會思考的。
這個論述站得住腳嗎?
好像可以喔!

結語
這是一個收穫滿滿的走讀山林跨年日。

參考資料
國家文化記憶庫。利豐煤礦。 http://tacr.goodays.cc:8106/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23206
國家文化資產網。三峽大豹忠魂碑。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210107000001
大嵙崁3萬年-桃園地質河川探索
http://www.cityyeast.com/passion3_show.php?passion3type_id2=34&passion3_id=1688

鄭旭凱。沙豬生態館不住大男人 蟻獅當家。自由時報。5/20/2015。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81784 

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

Red Bull Rampage2023雜談

 


志工夥伴在群組貼出一則令人乍舌的越野車下坡賽短片,非常精彩。
他應該是轉貼他人提供的影片,短短一分鐘短片,沒任何文字說明。精彩絕倫內容引發進一步探究的好奇心,搜尋後得知這則短片,擷取自YT上一部全長約為三個半小時,於2023年10月在美國猶他州舉辦的Red Bull Rampage比賽影片。這則短片主角是該賽事冠軍Cam Zink,比賽過程精彩內容。
總共有十七位頂尖下坡越野車高手參加,藝高人膽大的騎士Cameron "Cam" Zink,以精采絕倫的騎車技巧,獲得滿堂喝采,以總成績95分的成績勇奪第一,比第二名89分,足足多了6分。
比賽分成兩個回合,每個回合有兩次機會,若第一次沒成功,可以再騎一次。以兩回合成績較高者為最後分數。
Cam Zink第一回合開始於影片1:00:00沒成功,中途因速度太慢而放棄。第二回合開始於影片2:09:40處,結束於2:15:00。
每一回合,每位參賽者有兩次機會,例如第一位上場者,出師不利,在第一個跳躍點出事。第二次初期順利,中間翻滾過程再度失利。
第二位第一輪便四平八穩地完成,沒有翻滾與特殊動作,得到持平的72分。No Pain no gain,沒嘗試特殊動作,只希望可以完成賽道騎車。
第三位第一輪成功做兩次翻滾的特技動作,接近終點處車子卻壞了,第一回合沒完成賽事。
第四位出賽者,兩個翻滾外加特技動作,完成精彩比賽,成績為86.66,獲得第四名。
兩個回合結束,有兩位參賽者兩回合都沒成功。
第二回合一位選手,發生非常嚴重摔車。沒多久可以起身,經過醫護人員檢查,感覺無大礙。這是最危險與劇烈的自行車賽事,跟其他極限運動類似,非常容易發生意外。
這場比賽是Red Bull Bike贊助的活動。
台灣最廣為人知的提神飲料為保力達蠻牛,與進口的Red Bull紅牛飲料。
兩者的下廣告毫不手軟,而且蠻有創意與吸引力,例如紅牛最後一句「Redbull給你一對翅膀」,頗為傳神。
可以毫不手軟砸大錢做廣告,利潤想必很豐厚。
根據紅牛官方網站所提供資訊,該公司贊助一些知名運動員,更贊助不少運動賽事,特別是如自己有興趣,屬於極限運動等級的越野車下坡賽。
來年(2024)光下坡賽,就贊助十一場賽事,包含最後一場Red Bull Rampage。
這些飲料想必符合運動禁藥的規定,很好奇這些賽賽者,有多少人平常或比賽時會喝贊助廠商的飲料?比賽前喝這些飲料,對成績有幫助嗎?或可以更鎮定嗎?
每位現場轉播人員,裝上都放一貫經典紅牛飲料,沒看到當場飲用的鏡頭,有可能是裝飾與打廣告。
曾聽過從事資源回收的友人聊過,這種提神飲料似乎多少有穩定f情緒用途。
若需要拆除高處物品,他的員工若喝了保力達B這類飲料,可以很穩定地從事高空作業,若事前沒喝壯膽,會有膽怯感,高空作業反而更容易出事。
根據工安規定,高空危險作業喝這種飲料,可能違反規定,但他們的實務經驗,卻是可以達到穩定軍心效果。
從沒喝過相關飲料,不知道是否有效果,但那麼熱門,肯定會有作用。
近幾年,每天早上會吃一顆綜合維他命,確實有些作用,讓精神比較好。
雖然沒特別比較成分,內容大概差不多,就是各種維他命的綜合體。
參考資料
  1. Red Bull Bike. REPLAY: Red Bull Rampage 2023. 10/20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OG1KEjJu48&t=10871s
  2. https://www.redbull.com/au-en/best-mtb-events-in-the-world

2023年11月9日 星期四

幸福肌力

康健雜誌2023年11月份主題為打造幸福肌力,介紹瑞典優質的戶外活動環境,與國民將運動溶入生活的型態。
有瑞典國民醫師之稱的客座總編輯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集醫師,神經科學家,暢銷作家與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於一身。他提到熱愛跑步,卻不曾參加馬拉松,不會為了競技而運動。
內容提到活躍老化指數AAI(active ageing index),是歐盟用於衡量長者活躍程度的方法。內容分為四大領域評量,每個領域反映活躍老化的不同面向。
  1. 就業
  2. 社會參與
  3. 獨立/健康/安全的生活
  4. 促進活躍老化的環境
總分為100分,瑞典總分47.3,是最高的,遠優於歐盟平均的35.7。
瑞典將運動溶入生活,簡單說運動即生活。53.1%的瑞典人每週運動2.5小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週最低運動量。
而且瑞典是運動大國非體育大國,國民注重運動而非競技。瑞典人幸福肌力的基本精神為,運動不為競賽,不拼榮譽,只為自身的安定與愉悅,自然而然地享受隨之而來的強肌,體健,與紓壓等效果。
身處溫帶北歐,瑞典除了市區到處是綠地外,森林覆蓋率達七成,森林是最大的自然運動場。
瑞典人還流行一種負重行走(Rucking),背著背包走路,依據個人目標訂定背包重量,並決定步行距離與強度。
受採訪的民眾每天荷重20公斤,步行半小時上班。
看完專題內容,第一個念頭是,自己身處於台灣,過著瑞典人運動即生活的型態。
早上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大清早七點出家門,在住家附近借了uBike,花五十分鐘騎十五公里路程到台中。這五十分鐘是運動或通行?
歸還車子,悠遊卡沒扣錢,因為借兩趟車。
徒步幾分鐘到某一大樓,再走七樓階梯到目的地。這段路程是運動或通行?
花75分鐘斗內身上可再生的必要維生物質,順便看了這期雜誌,獲得上述知識。
結束後徒步下樓,到剛剛還車點,繼續借車騎到公車招呼站附近還車,然後搭公車。十公里內下車。怎知十公里?因為沒扣錢,表示里程為十公里內。
在附近繼續借車,騎幾公里回到家。
早上四個小時內,騎了超過二十公里腳踏車,徒步外加上下樓梯若干距離,是運動或通行?
沒花半毛錢,唯一碳足跡是搭公車。但即便自己不搭車,公車仍按班表行駛,也可說沒有碳足跡。
這樣的生活有瑞典樣嗎?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踏青

晨間走訪一趟郊區,活動筋骨兼散散心。
大甲溪畔農田,接近熟成的稻子,引來成群麻雀。旁觀者抱著欣賞生態饗宴的心情觀看這一幕。農田主人看到這一幕,心裡頭大概在淌血吧!

奇怪,這附近的幾畦田都沒插驅鳥的旗幟。是沒有效果,或是大方地請客?
這些田剛好位於鐵道高架旁,只要火車經過,覓食的鳥會成群飛離,不一會兒才又聚集。多少有驅離的效果。



經常在插花作品看到天堂鳥,且都是盛開的模樣。
首次看到天堂鳥花田,以及各階段花的模樣。
盛開的天堂鳥真是漂亮,讓從昨天延續至今的沮喪心情,稍微開朗些。
小週末空蕩蕩的釣魚停車場,感覺不太習慣,但也表示最喜歡的溪邊,不會有釣客。
在這裡待了五分鐘,欣賞一隻主動呼叫,轉頭才發現的漂亮白鶺鴒。也欣賞一列火車經過鐵橋,倒影在溪水中的賞心畫面。

早上滴了幾滴雨,天氣感覺陰陰的,但沒有釣客的溪邊,非常幽靜,讓心情進一步獲得舒緩。
路旁一株正在盛開的洛神,好漂亮,特別是花的顏色,感覺比之前種過的更紅,更漂亮。


經常看到,但總是高高在上的觀花植物珊瑚藤,攀爬在路旁圍籬上頭,高度適中,可以仔細觀察各花期的模樣。
圍籬上頭當然還有其他攀緣性植物,包含正在開花的雞屎藤與三角葉西番蓮。


二期稻作未插秧的田地,農民正種植青蔥,估計應該是日本料理店專用的大蔥。
心滿意足地踩著踏板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