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1日 星期日

旱溪鳥竹圍公園探索

自己最近對於旱溪的大小事有興趣,也透過Google快訊訂閱跟旱溪相關的訊息。
媒體報導政府針對旱溪(精確講應該是旱溪大排)整治,推出大康橋計畫,今年針對鷺村橋到日新橋之間,涵蓋鳥竹圍公園範圍的區域進行設計,並預計於10月底前發包[1]。
除了經由中研院的台灣百年歷史地圖平台[2],了解這個區域的變遷脈絡之外,也實地探訪鳥竹圍公園。


鳥竹圍是個很特別的名字,依據作家林澤民先生談到他老家住在台中縣大里鄉鷺村,因為白鷺鷥群聚於此而得名[3]。另外依據維基百科的資料,現在行政區域屬於台中市大里區的祥興里,清朝時稱為鳥竹圍[4]。政府來台後改名為鷺村,這與林先生的記憶吻合。於民國59年因為人口增加,鷺村被分拆成祥鷺和東興兩個村。後來據說祥鷺的發音類似台語的最差(尚魯),所以在民國82年,大里升格為大里市時,將祥鷺村改為祥興里。
台灣早期居民會以竹子(一般會用刺竹)圍成一個聚落,聚落內成員大部分是同一家族,或是一起開墾者。竹圍可以想像成簡易的城牆,用於保護居住在其內民眾的安全。這個區域水路發達,會吸引以水中魚類為食物之鷺科鳥類前來,而這裡又有眾多竹子,當然就可以棲身於此,猜測鳥竹圍就是因此得名。

旱溪流域變遷
接著查探過往一百多年間,旱溪在這個區域的變遷。
旱溪是烏溪支流大里溪的另一個支流,根據文獻紀載經常發生氾濫與改道的情形。旱溪進入台中盆地人口密集區,由南北向轉為東西向,因為洪泛不斷,所以在台中市東門橋附近,改道讓其直接注入大里溪。而原來蜿蜒曲折的東西向舊旱溪,就稱為旱溪大排,作為台中都會區域排水用途。
個人推估,舊和溪流經之處地勢平坦,平日水量又少,無法刷深河床。而大雨或是洪水爆發時,由於河道淺,容易到處流竄,三不五時改道是很正常的事情。
林先生記得1959年發生八七水災時,舊旱溪潰堤衝向隔壁的內新村的日新橋下溪道,繞過鷺村之後,再接回旱溪河道[3]。前大里市長林仲毅,在大里市中興路拓寬工程說明會中,也談到旱溪在87水災時改道的事情[5]。
透過百年地圖平台,由1898年日據時期台灣堡圖得知,旱溪是經過南門橋的路徑,而現在的鳥竹圍公園區域,當時是一片稻田。

1921年台灣地形圖顯示,也是一片稻田。
1960年台中市街道圖,可以看出仍然沒有河道的痕跡。依據資料顯示1959年87水災雖然讓旱溪改道,直接穿過鳥竹圍區域,不過可能仍未歸納為河道,所以地圖上沒有標出。
在鳥竹圍旁邊的大智路路段,於1967年的街道圖中,就出現預計道路的模樣。
1968年的地圖,在鳥竹圍區域已經出現旱溪氾濫所產生的新河道,範圍就是現在公園的寬度。地圖上也顯示超過大半的河道是沙洲。
1982年的地圖,河道更清晰了。
1986年的地圖,顯示在日新橋到鷺村橋之間 河道的模樣。
1995年台中市行政區域圖,大致上維持先前的樣子。
1999年經建三版地圖,可以看出鳥竹圍公園附近的河道,已經有綠化的情形。
由Google地圖,在2009年2月的街景可以看出,當時中興路是以高架的方式跨過大智路。


Google地圖街景顯示,2012年2月仍是高架,但是已經可以看到大智路兩旁準備將大智路墊高,以便跟中興路連接的工程。
 Google地圖街景顯示,2015年5月兩條路已經在平面交叉,跟現在的樣子相同。


2019年7月20日的現況

空拍影片

第三河川局辦理說明會的說明看板,矗立在跨越旱溪河道的鐵橋旁邊,除了說明完工之後的願景之外,也邀請民眾若有任何意見,可以於108/8/16之前,提供給設計團隊參考。願景說明放置在準備進行工程的場域,讓來此活動的人可以了解,並且提出最符合使用民眾需求的意見,不管將來設計單位是否採納民眾提供的意見,這都是一個進步的措施。
準備改善的地點,仍有民眾在此種植作物,權責單位第三河川局,在適當的地點公告期程。由公告內容得知,10月份之後就可能會有所動作。
日新橋旁邊的現況

鷺村橋旁邊的現況

鳥竹圍公園內的景觀










鷺村橋下方,旱溪改道之河道,與原先河道會合處





部分生態




後記
河流到底是要什麼樣的面貌?個人認為,以人的眼光來看,符合那個時代的需求,就是適宜的面貌。
清朝到日據時期,台灣人口不多,出了市區之後,稻田與原野是最常看到的地景。這個時期,河流要如何氾濫與改道,只要不是居住在可能的汎洪區,或是低窪之處,讓身家性命與財產有受到威脅之虞,就順其自然。
人定勝天的口號朗朗上口的時期,使用各式水利工事,阻止河流改道與氾濫是人們對待河川的態度。此時在人口聚集處,特別是都會區內,最常看到的河川樣貌是水泥構築的所謂三面光工事,或者乾脆一勞永逸,將都會區內的河川封蓋,不只可以增加使用的土地面積,也讓沒有汙水系統的都會區,不會出現不堪入目的景象。
在生態與環保意識抬頭的今日,對待河川的態度又有所不同。人們除了考慮自己的需求之外,也顧及跟我們一起在這個空間之萬物的需求。雖然主事單位與民眾,特別是關心環境的民眾之間,或許會有觀念上的落差,不過出發點應該都是好的。特別是看到權責單位在現場豎立看板,讓工程還未定案之前,讓民眾有表達意見的機會,是進步的措施。

參考資料

  1. 陳建志。「大康橋計畫」啟動 蘇貞昌:讓旱溪從淹水變親水。自由時報。7/4/2019。https://news.ltn.com.tw/news/Taichung/breakingnews/2843040。存取日期:7/21/2019
  2. 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存取日期:7/21/2019
  3. 林澤民。大里杙的故事:【六】旱溪的思念,udn部落格。2/23/2018。http://blog.udn.com/nilnimest/110507956。存取日期:7/21/2019
  4. 維基百科。祥興里。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5%A5%E8%88%88%E9%87%8C。存取日期:7/21/2019
  5. 林重鎣。大里市中興路拓寬工程說明會。聯合報。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880&pid=9948。存取日期:7/21/201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