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外觀聯想

中部科學園區台中基地的東大路與中科路交叉路口,近期出現一高一低極富現代感的兩棟建築物,較高的建築物是世界知名自行車製造商捷安特的新總部,旁邊較低的建築物則是剛於7月2日開幕的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轉動自行車向前行的輪子,大約6千年前出現後就如同他的形狀所展現,不停的引領人類往前進。而輪子的圓形,與為克服空氣阻力而出現的弧形,恰好與自行車文化探索館的外型相呼應。
 宇宙間的星球,基本上圓形是主要的形狀。一般人的認知,圓形也代表著和諧與圓滿。雖然不知道當時建築師或者是設計團隊,是以什麼樣的理念來打造這一個建築物,就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圓弧形除了與前面所敘述跟自行車的外型與構造呼應之外,也代表著探索自行車文化所要依循的路徑,是一個和諧圓融的方向。
這個外觀,讓我想起三個跟它外型有關的事物。
首先是被稱為"上帝的建築師"的西班牙建築大師安東尼高第。他曾經說過: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如同維基百科上,很貼切的形容高第所設計之建築作品的特色:他的作品大多採用充滿生命力的曲線與有機型態的構件,幾乎找不到直線。也連帶想到2018花博花舞館的外型。
安東尼高地作品:米拉之家[1]

2018台中花博 花舞館外觀
第二個讓我想起iRobot的Roomba機器人。 前往探索館參加開幕活動途中,跟同車親友談到探索館的外觀時直覺得說出Roomba 一詞,意思就是他的外型有點像。

Roomba [2]

第三個讓我想起的東西是中華鱟,雖然鱟有一根長長的尾巴,不過前端的形狀跟探索館的正面很神似。
鱟示意圖[3]

鱟[4]
高第,Roomba,與鱟三者有何關聯與共通性?
老實說好像沒有,至於個別跟自行車文化探索館的關係,似乎有著墨的空間。
最早出現時間可以回溯到4億年前的鱟,被稱為活化石。全世界各處仍可發現其蹤跡,而且仍是某些人們的盤中飧。
有學者嘗試將現在稱為人類世,若要讓人類世可以長久,象徵人類反省與自力更生的自行車必定持續為人類代步的要角,而且有機會成為人類世的主要代表之一。這意味自行車將如同鱟一樣一直存這個星球。
安東尼高第跟自行車淵源最深。他大約跟震骨車同時間誕生,在安全自行車出現的年代,著手代表作品"聖家堂"的設計。
聖家堂[5]
而UCI三大賽事之一的環西班牙比賽,則是在他逝世十年後開始。
Roomba則標示人類對於工藝駕馭的另一個層次。
如今廣為人熟知,也確實帶給人類許多便利的AI人工智慧,雖然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出現,但是真正普級並走入日常生活,不過是最近幾年的光景。Roomba大概是AI最早走入人群,融入家庭的代表之一。而探索館內處處可以見到智慧科技的呈現。
所以探索館與Roomba有類似的外型,也都有智慧科技的內涵。
見微知着,由自行車文化探索館的外觀所呈現的意涵,就可感受與預期,對自行車文化所要傳達張力的內在。

參考資料

  1.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0/Casa_mila_ag1.jpg/1280px-Casa_mila_ag1.jpg
  2. https://www.irobot.com.tw/-/media/images/features/navigation/roomba/s9_s9-_photo_studio_frontstanding_hero_desktop_550x550.ashx?h=300&la=zh-TW&mh=300&mw=300&w=300&lm=0&hash=D12A76A777EDD6C3CFCE2D6792E52211
  3.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c/Horseshoe_crab_eyes.jpg
  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rseshoe_crab#/media/File:Limulus_polyphemus.jpg
  5.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6/%CE%A3%CE%B1%CE%B3%CF%81%CE%AC%CE%B4%CE%B1_%CE%A6%CE%B1%CE%BC%CE%AF%CE%BB%CE%B9%CE%B1_2941.jp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