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風嶺二號步道活動順便記錄陽光時,遇到熟識的山友王先生。跟他分享在此觀察陽光的心得,也順便幫他提一袋準備當肥料的菜葉到三崁休息區。不一會兒,他突然說要讓我看一株龍眼樹沒有樹皮卻可以活好幾年。很好奇他的發現,掉頭回去查看。
這株龍眼樹大約3公尺高度,生長在陡峭惡劣的環境,這樣的個頭至少活了十年。主幹在大約2/3高度處出現大約十幾公分的環狀剝皮,不知甚麼原因造成這個現象,難道是動物啃食的嗎?這個區域似乎沒有這類型的動物,況且這裡不缺食物,因此沒必要吃樹皮,先不管是如何形成的。王先生告知,這個狀況已經好幾年,而且曾經有一陣子環狀剝皮上方的葉子全部掉光,後來又長出新葉。而環狀剝皮下方的主幹後來冒出好幾枝側枝,看起來個頭已經不小,顯然有一段時間。王先生告知這個狀況,主要是想聽聽我的看法,顯然這些年在這個區域觀察生態的過程,得到他的肯定。按照王先生的說詞與初步的觀察,跟他分享下列的看法。
龍眼樹是台灣原生植物,已經非常適應這裡的環境,白話說就是很韌命,而且植物有環境適應性,出現危害生命的情況時,會透過各種方法化解危機。樹皮是植物的輸送組織,是水分與養分的輸送管道。營養器官葉子光合作用所製造的養分,透過樹皮送到其他器官。而水分也透過樹皮輸送到葉子。環狀剝皮表示無法輸送水分與養分。所幸剝皮位置位於樹木的頂部1/3,其他側枝的樹葉仍可製造養分,供養整株樹木的生存。因為枝幹的木質層與形成層尚存在,環狀剝皮上方的頂枝彷彿是被修剪掉,或是被施以高壓繁殖法只是沒有覆土罷了。根據王先生觀察到樹葉掉光,這表示因為輸送組織無法輸送水分,既然無源就要節流,掉光樹葉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如同生長在惡劣環境的相思樹,為了減少水分蒸發將葉子退化到只剩下葉柄。根據觀察環狀剝皮上方尚存的枝幹樹皮似乎有些翹曲,多少可以承接露水或雨水。而且雖被環狀剝皮,裸露的形成層仍可吸收露水,空氣中水分,甚至是雨水,所以一但頂枝適應後,再度萌生葉子,從外表看彷彿未發生環狀剝皮般。
而這株龍眼樹為了彌補無法製造養分的葉子,透過在環狀剝皮下方新長出側枝來達成。看到這番景象,體驗到生命真是奇妙與韌性。
進一步想植物有幾個特性,包含:行自養生活,行固著生活,具環境適應性,有無限增生組織,與有細胞壁等,為何要如此?
試著探討其原因。植物是地球最早出現的生命之一,沒有其他食物來源,卻有源源不絕的陽光,因此透過葉子吸收陽光製造所需養分,是最佳的策略,造就了它自養生活的特性。一個人被丟到荒島,必須要自立更生才得以存活有類似的味道。固定在一個地點可以減少能量消耗,因為沒有其他天敵,所以過著固著的生活型態。植物可能會在任何地方萌芽生長,地球各地環境有差異,為了可以在更多地方存活,植物演化出環境適應性。另外慢慢地其它生物出現,而且以植物為食物來源,已經演化成固著生活的植物,透過環境適應性來增加存活的機率。既然有無限的陽光可以取用,那就不用客氣無限制的成長下去吧!植物因為不能移動,為了增加保護能力,因此多了一層保護的細胞壁。上述推論是自己認為的,實情如何就不得而知。
想到自己最近很瘋狂的觀察植物與生態,好像過著植物的生活型態:除了沒有細胞壁,足不出門形同固著生活,每天不間斷學習讓知識無限增生,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可以適應各種環境!最顯性的應該是固著生活,因為有環境適應性,故仍能活得很精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