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7日 星期六

個人與團體生態觀察的省思

自從解說員課程結束後,一年多來從來沒有參加過台中荒野,各個定觀點的任何一次定觀,也不是因為沒有時間或者是不喜歡哪一個定觀點。
時間總是可以喬的出來,每一個定觀點都有它的特色,所以時間不夠或者定觀點不夠吸引人,都是推辭藉口,真正的原因是喜歡自己一個人靜靜的觀察,而不習慣一群人選喧嘩的分享。
德國Böblingen綠地


德國Böblingen湖區

鳶@德國Böblingen

冠鸊鷉@德國Böblingen

白冠水雞@德國Böblingen

湖泊@德國Böblingen

綠頭鴨@德國Böblingen
個人觀察跟群體觀察各有優缺點。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一個人觀察,可以依照自己的節奏步伐,選擇自己想要觀察的生態。那麼多的生態,即便是同一地點,隨著時間上的變化生態也會跟著變化,所以彈丸之地也可以持續不斷的觀察。 個人觀察最顯而易見的缺點有,首先是發現有興趣但不知其內容的生態,沒有人可以立即發問。再來是發現很興奮的生態時,旁邊沒有對象可以立即分享自己的喜悅。另外一個缺點是,通常做生態觀察都是在比較郊區的地方,個人單獨行動總是比群體行動的風險來得高一些。對於這些問題都有方法可以解決。
旁邊沒有人可以問,可以利用資訊工具所提供的各種管道查詢,雖然有時候無法立即找到答案,但是雖不中亦不遠。
第二個立即分享自己有興趣生態觀賞的解決之道,朋友不一定是人類,發現了特殊的蝴蝶,也可以跟旁邊的樹木分享喜悅,或者透過訊息工具跟友好分享這個喜悅。
有關於安全的問題,只要多做好安全上的預防措施,不要靠近危險的區域,行動過程中多加留意周遭的環境,大致上也可以克服這個問題。 個人觀察都是自己有興趣的內容,限於時間因素可能觀察到的項目沒有很多。群體觀察因為旁邊的夥伴會分享他們的觀察心得,所以可以多得到很多的知識與內容,但是也會陷入資訊過載(information overload)的風險。也就是各方的資訊四面八方湧入,導致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模糊化。
群體觀察的優點洽好就是個人觀察的缺點,所以是要個人觀察還是群體觀察,就依照自己的興趣與意願就好。
自己在豐原公老坪山區走跳活動多年,但是未曾好好觀察周遭的生態。去年參加荒野的解說員訓練開竅後,就變成自己生態觀察的重要定點。 一年多來觀察到了很多的生態,也獲得了許多的心得,甚至可以跟往來的山友分享自己的觀察心得,也獲得他們的肯定。這是參加荒野解說員訓練的好處與收穫。雖然群體的觀察有眾多優點,而且可以透過推廣讓更多人認識生態 。自己在公老坪山區的觀察以及分享,跟荒野在各個地點的定觀與推廣的意義是一樣的。 而且自己也透過公共影音平台,YouTube,以及部落格等等,不定期的分享自己觀察的心得。更是將自己的心得,除了跟山友分享之外,也跟世界各地的同好分享。雖然接觸的人可能不多,但是可以多影響一個人,就是為地球與生態盡一份心力。

俗話說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遠。就生態的觀察來說,一個人彈性高,一群人規劃齊。一旦養成生態觀察的習慣後,一個人也可以很彈性的到處觀察。一旦有了觀察心得之後,任何地方都可以做觀察。自己的居家牆角、庭院、外面的馬路旁、或運動公園等等,出任何地方都可以觀察。自己平日除了 三不五時到公老坪活動,順便做觀察之外,自家的院子以及旁邊的運動公園,也是自己觀察的重點。有付出就會有收穫,三不五時就會有令人驚喜的發現。例如在院子發現缺腿的小彎嘴,在熙來攘往的運動公園綠籬上發現蟬蛻的景象,都是令人驚喜的觀察。
最重要的點是要透過觀察生態,來了解與認識生態,進而維護與保護生態的棲息環境,讓它們得以跟人類共存。不要因為人類的疏忽,而造成某些生態萬劫不復的地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