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8日 星期四

淺山溪流整治工法的我思

關心生態就會關注維持生態體系所需的水,進而關心水所存在的河川湖泊。生物逐水草而居,人類的生活與活動史也與水文變化緊密關聯。
台灣在平原地區或是人煙密集都會區的河川,因為便利以及民眾看的到之緣故,所以受到很多的關注。以台中地區來說,像筏子溪,綠川,柳川等就受到許多關愛的眼神。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所管轄的河川,很多都是在比較郊區或是淺山,因為活動的人比較少,所以受關注的程度就相對較少。


水保局轄下的河段,依據政府單位的定義,大部份屬於野溪。對於野溪的整治或是維護,主要是以保護地景與土地的完整,以及保全週遭的經濟作物為主。
這些區域人為活動較少,相對的其他生物的活動就會多。所以整治的越多越徹底,對於賴溪流以維生的生物影響就愈大。
而林務局管轄的河川,關注的人就更少了。
河川需不需要整治,見仁見智。各級河川的維護管理單位,通常採取積極立場,一方面是保存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再來是怕被冠上怠惰職務的口號。利益關係民眾,例如土地緊鄰溪流的民眾,也是比較傾向整治,如此以來他們的土地比較不會遭受災害,整治後也可以予以適當的應用,例如種植經濟作物。某些溪流會整治,正因為附近的地主陳情而進行的。至於關心生態的民眾,通常採取比較對立的態度,傾向保留溪流的原貌。
被歸類在野溪範圍的溪流,通常位於地形與地勢起伏變化較大,地質屬於較脆弱的區域,同時通常也是屬於所謂的生態熱區範圍。因此在進行維護與保全時,就需要格外的謹慎。
最近在台中的淺山地區觀察到一種施工方式,或許在別的地方有相同的結構,不過這是自己第一次觀察到。
107/10 刀石坑溪上游野溪整治

107/10 刀石坑溪上游野溪整治

107/10 刀石坑溪上游野溪整治

108/7 豐原泉州巷野溪整治

108/7 豐原泉州巷野溪整治
2018年10月首次在台中新田地區的刀石坑溪上游,觀察到類似生態界人士稱呼為三面光工程,表示兩岸跟溪底全部鋪上水泥。2019年7月份在旱溪上游南坑溪的某條野溪,再次觀察到。對於工程單位,這是最容易施工的方式,卻是關心生態的人士最無法接受的。
不過上述工程的溪底雖然鋪上水泥,在適當距離處有立上類似欄沙壩的構造物,不過沒有完整橫跨兩岸,而是在某一側保留適度的餘裕。由上游到下游之間,依序左右交叉安排。
這種結構方式,雖然其它關心環境的夥伴認為很誇張,不過在很陡峭的河道上,設置這樣的結構,是可以有效減緩水流,又不會淤積砂石,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不過看起來擋板與河岸護坡呈垂直,若讓夾角小於90度,讓這裡可以聚集一些水。當下雨過後,河道沒有水時,在個擋板構成的小凹處,尚可以儲存一些水,可供附近的生物飲用,也可以讓植物在此生長。有了這些工事之後,河道與河岸比較不會受水的沖刷,特別是大洪水的時候。而將擋板稍加調整,可以模擬原來河道上的大石頭,可以聚集一些水,讓附近的動植物得以使用,不失為一個可接受的工程手法。
刀石坑溪上游野溪整治108/7 景象

刀石坑溪上游野溪整治108/7 景象

刀石坑溪上游野溪整治108/7 景象

刀石坑溪上游野溪整治108/7 景象

2019年8月,某一個午後雷陣雨後隔天早上,前往去年完工的刀石坑溪上游工程,觀察10個月後的情況。靠近路這一邊,原來植被茂盛的畸零地,溪流整治完畢之後果農就種上柑橘,這就是這條溪流整治的主要目的之一。這一塊畸零地的主人,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