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9日 星期六

徒步中國閱讀心得

 8月初欲在誠品網路書店購買樹的智慧一書,為了湊足免運費的金額,加購了一本特價的徒步中國[1]。

這一本書先前就聽過,但是沒有很刻意的去了解以及購買。

購買樹的智慧過程中,看到了這一本特價書。先看了作者雷克在YouTube上面的簡短敘述,發覺他的中文很溜,看起來也很風趣。又看了這本書的頁次有四百多頁,特價之後只有兩百多元,二話不說買了。




雷克大致徒步的軌跡

這本書是1981年於德國漢諾威出生的雷克(Christoph Rehage),2007年11月9日到2008年10月25日2008北京奧運前後,由北京徒走到烏魯木齊過程的全紀錄,總里程為4646公里,約繞行台灣全島4圈!

他原本預計由北京走回德國,但是中途被其他事情中斷行程。

雷克本來就很喜歡走路,先前就曾從法國徒步走回德國,所以在進行這一個長程徒步之前,他已經有長途步行經驗。

另外他來中國當交換學生,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習一段時間,對於中國的風土民情,語言與習慣等等,都已經相當的熟悉,加上他自己對於走路的熱愛,會冒出從北京走回德國的念頭,是可以理解的。

一個20幾歲的德國人,對於中國的認識可以到這種地步,真的是令人佩服。

這本書的文詞非常的淺顯易懂,不知道是雷克的中文造詣真的這麼好,還是翻譯者的中文好,而且可以將雷克的原意很傳神的表達出來,我想兩者都有。

本書的內容很大一部分屬於敘事性,也就是徒步過程中跟周遭所遇到的人對話的內容。另外有一部分,是行經某一個地點時,將該地點的歷史背景引進來,顯然雷克對於中國的歷史也有相當的認識,至少在徒步過程中做了很多的功課,也了解了很多內容。而且他應該也做了很好的規劃,因為知道到某些地方,可以到某些地點去查看,特別是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景點。

他應該也是一個活躍的部落客。根據書中的記載,大部分的徒步過程中,都有將過程與心得發佈到部落格。

他攜帶了非常充足的記錄工具,包含筆電,好像有兩三台的相機,GPS軌跡記錄器,手機等等。徒步過程中,每一天的軌跡記錄下來,也選擇某些精選的照片,還有心得並發佈到部落格,跟追蹤他的網友分享。

因為他有持續的做記錄,因此徒步結束後要將它整理成書籍出版,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換言之做任何事情,如果能夠在進行的當下就至少做簡短的紀錄,事後,特別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之後,要再整理就比較輕鬆。否則通常時間越久,越難完整回憶所經過的事情,特別是一些值得紀錄的事情。

他在徒步過程中,有幾次中斷徒步過程,飛到其他地方。例如到北京辦簽證,到四川跟女朋友碰面,到海南島度假等等,這是很合乎常理的事情。終究總是會有一些具有急迫性的事情需要處理。

他徒步過程大概沿著中國的北邊境,一路從東邊的北京徒步到西邊的新疆烏魯木齊。

這個區域大概是古中國比較核心的區域,歷代各朝大概都是在這一個帶狀的區域建立首都,比如北京與西安等等,只有少數朝代在南方的南京建都。

在這一段區域有比較多的歷史性的故事可以敘述,也增加了書本內容的知識性與趣味性。

雷克應該是一個很風趣很好相處的人,根據他在徒步過程中,跟周遭民眾的互動以及受歡迎的程度,可以證明這一件事情。

而且他有很強的聯想力,也就是說他的association非常強,看到一件事情可以聯想類比到另外一件事,這也可以增加敘事性書籍的趣味性。

因為謝老師的手推車的啟發,讓他也製作了一輛手拉車,瞬間讓徒步過程輕鬆許多!

這個是一個好的點子,因為背包是將所有的重量壓在身上,換成手拉車就不一樣。它是一個省力工具,不僅可以 攜帶更多的必需品,包括食物飲水還有其他的雜物,而且可以節省非常多的力量。

這是一個好點子,將來自己如果有機會徒步台灣時,也可以仿照他的做法。不過要把它變成 手拉跟後背都可以使用的形式。

因為雷克這一次走的路程,幾乎都是走在國道上或者至少是車子可以行駛的路面,所以手拉車是沒有問題的。他的手拉車沒有辦法背負在身上。

自己因為想要走319個鄉鎮,而且盡量走車子沒辦法走的路,因此某些時候可能需要用背負的方式,因為路面可能不適合。不過不管如何這是一個很好的點子。

中國一句話就是大,地大物博,各式各樣的地景都具備,山川水秀,荒涼無邊際的大漠,冰天雪地,酷熱難待的地方全部都有。

雷克在這一次的過程中,遇到了好幾個也是採取不同形式,在中國這一片土地上漫遊的民眾。包括騎自行車的朱輝,拉著手拉車徒步中國25年的謝老師,還有其他零零星星只是短距離,也以有別於大眾交通工具旅行中國的其他民眾,說起來也是令自己羨慕。

探索與心得

雷克將徒步中國過程中,所自拍的影像透過縮時攝影的手法剪輯成影片,很有意思。

該影片"The Longest Way 1.0 - walk through China and grow a beard! - a photo every day timelapse"自2009年放上Youtube之後[2],迄今將近5千萬次的點閱,真不是普通的高人氣!

雷克原先有一個以其名字為名稱的網站[3],在最新消息的資訊中,最後一則訊息是2018/9/18貼出的,之後就沒有任何訊息。這表示這個日子之後的某一個時間點,他就不再維護這個網站。

在這個網站的右上角,有一個"在路上"(on the Road)連結,可以連到另一個網站,依據內容顯示,這應該是替換的新網站,名稱為The Longest Way christoph Rehage[4]。

很多人應該都很好奇,雷克後來有沒有繼續未完的行程?

依據新網站上的資料[3],他在2010年9月1日,由烏魯木齊繼續往原先設定之目的地德國的方向前進。依據該網站上所出現的資訊,他最後的行程是2019/11/24在土耳其境內,伊斯坦堡東方約500公里的黑海邊上。

距離他的家鄉大約還有2500公里的距離。依據他的個性與嗜好,還有一路以來的過程,除非有重大的事情,不然他遲早會完成這件由北京走回德國的壯舉。

雷克在台灣繁體中文出版時所寫的序言中提到,2017年1月10日當天,他正在烏茲別克的某條公路上。由網站上擷取的軌跡證實他的說法。

他在Youtube頻道上最新的影片是2020年7月份上傳的,長髮披肩加上絡腮鬍,標準嬉皮的模樣![5]

雷克在台灣版序言中提到,長途徒步過程中,他不習慣有夥伴。而且他早就適應自己的速度和節奏。

自己也有相同的感受,自己步行的時候,喜歡一個人。過程中規律的步伐,讓自己可以沉澱情緒想很多事情,例如自我反省,規劃未來或者做一些需要在心境平順下思考的事情。

不過偶爾遇到一些人,藉由互動而認識一些自己不知道的有趣事情,也是一個不錯的狀況。

畢竟步行過程中,不盡然全部在思考。經過之地的山川美景人文風情,也是值得探究的內容,這也是步行的目的之一。

徒步的目的不是由A點走到B點,忽略中間所有的過程。而是A點到B點之間的每一個步,看到的每一個景像,都是有他值得探索與認識的內容。

即便是自己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亦復如此。比此 像自己每天都會經過數次的院子,每一天的每一次經過時,都會有新的發現與體驗。

另外,小朋友問他為什麼走路?他沒有說出口的原因之一是"走路時,我能感覺到自己在對的地方,做著對的事情"。這句話講的真好!

雷克徒步過程中,遇到的人中,有三個讓我印象最深刻:

大約30出頭的朱輝,家住在新疆,是健身教練,遇到雷克時正騎著越野自行車橫越中國,到各城市走訪有名的跆拳道教練與道館,並參加培訓課程,最後終於獲得教練資格。 

雷克稱呼為謝老師,其他人給了"天下第一瘋"名號的謝建光,家住在浙江一個小村莊。自1983年開始徒步中國,2008年遇到雷克時,已經走了25年!木製的手拉車是他的家,吃喝睡都在此!缺錢時,隨便找地方幫人打零工賺取生活費。他的事蹟廣為人知後,也有學生或是記者贊助他。

在距離武威還有半天行程處遇到家住在烏魯木齊,本名為申周玉的申叔叔,當時他穿著鮮豔的車衣,頭戴安全帽由反方向騎著自行車。當時他剛滿60歲剛退休,買了一輛自行車準備環遊中國。

申叔叔的老婆不喜歡他騎車趴趴走,他每次都是先斬後奏,回家後乖一點幫忙做家事就沒事了。

徒步是自己第二種喜歡的移動方式,最喜歡的是騎自行車。

騎自行車的速度最適當。騎車的速度可以是步行的速度,也可以達到接近車子的速度。

騎自行車彈性度高,步行可以抵達的路面,自行車也幾乎可以抵達。

自行車是對環境最友善,卻也透過它的物理特性,在移動時得到相當程度的助力。

步行也有許多優點。可以抵達其它交通工具無法抵達的地方。步行的速度,適合跟周邊包含人類在內的生物互動,這也是旅行重要的樂趣之一。

自己有一陣子迷上徒步,有時候一走就是幾十公里,譬如由豐原走到彰化,彰化走到西螺等。右手骨折打石膏的那段時間,因為無法騎車,也幾乎都是以步行代步。

只是很遺憾一直無法持續的走個幾天,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隨興,毫無預設目標地好好走上一段時間,如果活得夠久,或許有機會跟謝老師看齊!

參考資料

  1. 徒步中國:從北京走到新疆 一個德國人4646公里的文化長路探索,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3944
  2. The Longest Way 1.0 - walk through China and grow a beard! - a photo every day timelapse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ky6vgQfU24
  3. 雷克2018年之前的網站,https://christophrehage.com/
  4. 雷克最新的網站,https://thelongestway.com/
  5. 雷克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ChristophRehage/videos

沒有留言: